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金口河,境内群山连绵、山势峭拔,其垂直落差可达三千米以上。是的,到了金口河,深入到这样一个群山重叠的世界,不说说金口河的山,是毫无道理的。金口河的山,形形色色、千千万万,一方面,它冷峻、高高在上,甚至险恶,不近人情;另一方面,它又温柔甜美,水草相呈万花竞放,给人宝藏、滋养。要说金口河的山,即便让你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道不尽。那么,我就讲讲我较为熟悉、较为喜欢的几座山,算是我对金口河的敬畏和喜欢。
位于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附近的坐佛山,海拔二千米以上。无论从远近还是左右看,其佛像的造型都栩栩如生,这千万年的自然造化,让当地居民多了几分对自然的敬畏,多了从心底与自然和谐相处相生的理念,而坐佛山等自然环境在人们的保护下,又反过来护佑着这方百姓的平安。
但是,平安虽是幸福生活的前提,如果不解决温饱、不消灭贫穷,幸福的平安也是不会长久的。因大山的高耸、陡峭,人们的生产、生活、出行等受到严重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当地群众在精准扶贫中尽快脱贫,经过实地调研,区委区政府在临近大渡河边较为平缓处,规划建立起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扶贫旅游新村,将该区永和乡胜利村,包括居住在千米高山上的村民整体搬迁至此,让“云端上的遗民”真正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
我在胜利新村一栋栋颇具川西民居特色的楼房前徘徊,在宽敞明亮的白加黑大道上漫步,巧遇从山上采摘老鹰茶归来的王姓老乡,当我们聊起坐佛山,聊起现在的好日子时,他脸上不禁有了灿烂的笑容,连连说道:“你看,我现在在新村不仅有了一楼一底的新居,有了幸福的安乐窝,政府还在山上平坦处,为我们规划种植了当地特色老鹰茶和花椒。吃住行解决了,还彻底解决了我们稳定的收入,这就让我们的生活真的无后顾之忧了。”老鹰茶在我故乡山区也有,多系野生,量并不大,完全是一种原生态的有机茶,味甘、解暑、清热、耐泡,对于这种健康天然的饮品我是非常喜欢的。当地居民多系自己种植、制作、销售。在这个带有旅游性质的胜利村品饮老鹰茶,我以为是一款非常了不起的产品。在坐佛山下品老鹰茶,应该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不易和禅性。临走时,我向王姓人家采购了两斤。
胜利村新房墙面上多绘有铁道兵建成昆铁路时的各种画面场景。成昆铁路正好从胜利村旁穿过,并在此建有一小站,名“关坝站”。而全国唯一的成昆线铁道兵博物馆也建在胜利新村旁。成昆铁路是上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奇迹,建设者们那战无不胜的拼搏精神,早已铭记于世人之心而载入史册。据说,就在近山下,还埋葬着几十位因修铁路而牺牲的战士,他们为了祖国的建设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发生在坐佛山下的这一幕幕场景,让胜利新村增添了几多传奇、几多不凡的故事,也一定会给南来北往的游客几多思索和启迪。
那天,当我要离开胜利村时,回头眺望高高的坐佛山,发现它的笑容更加真诚虔敬,也许,它是为着今天山民们真正幸福生活的开始而灿然于心吧!
在金口河众多传奇式的大山中,现在,我要简略地说说凤凰嘴山。
这是一只凤凰展翅后回头眺望式的大山。为什么振翅欲飞却又回望留恋、难舍难分?因为在这座山旁,有一片上千亩的平坦之地,土壤肥沃、溪流潺潺、青草茂盛。这在多山地的金口河地区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难怪传说中的凤凰也要化身于此,千百年来守护这片美丽之地。正是这一美丽的传说,饱含了当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恰好此地又离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不远,因此,当地党委和政府拟将此地打造成旅游康养胜地,作为对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后勤基地的补充。若这一规划能落地施行,最直接受益者,肯定会是当地群众。
大瓦山是金口河最具代表性和最有神性的山。实事求是地说,我是读到作家税清静先生的长篇小说《大瓦山》,才逐渐了解并喜欢上金口河和大瓦山的。一般讲,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缘环境的恶劣影响,山区生活往往颇为艰辛、困难,生存实属不易。但是,大山往往又有温情的一面,它的自然资源唯一性的馈赠和善解人意的青山绿水,又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以为,大瓦山正是这方面的充分明证。
作为峨眉山的姊妹山,即便在资讯充分发达的今天,知道瓦山的人也并不多见。
桌状式的大瓦山,远看似一匹马,海拔三千多米,山顶像平坦的桌面,占地约一千七百亩,奇花异草无数、原始森林密布、溪流清澈环绕、珍禽野兽众多……,虽然此山并不是太高,但于四周多绝壁,登顶的人迄今不多。正因此,它是现今很少被破坏的圣山之一,被外界称为“世界上最具魔力的天然花园”,据说山顶上还留有寺庙,寺庙名“燃灯寺”,庙内有燃灯佛,有说与乐山大佛同时打造面世。如此,年代不谓不远,但终因路险恶崎岖,寺庙内也早无人迹,倒是森林依然葱郁,溪流依然流淌,鲜花依然盛放。
我到金口河正值三月下旬,朋友说大瓦山的花期是五月,那时的杜鹃花漫山遍野,转转花红遍大地,壮观无比。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今生若有机缘,一定要登上大瓦山,一览究竟,大瓦山的美,除了前面文字记叙外,我以为还与它四周五大池的簇拥护卫相关。
这五大池即大天池、小天池、鱼池、干池、高粱池。这些天然形成的湖泊,有的水深澄澈、碧波荡漾;有的水干底现,其年代的久远,颇有地质科考价值。而野生高粱池更给人久久思考:在这人迹罕至的高山湖泊,怎会有野生高粱的诞生和绵延不绝的生长?
围绕大瓦山的这五大池的美艳和大瓦山的雄壮,已成浑然一体之势,彼此无法分开,共同构成了世间绝佳风光,充满了神秘色彩。
我在大瓦山下的五大池行走,深感自然的美好和造物的公平,一方面让我感慨高山的陡峭狰狞,另一方面又让我感叹大山的俊秀可爱。
那天中午,在干池旁的风池山庄午餐,品尝到洋菜,当地人称“水上漂”或“水芹菜”,不禁深有所感。这种菜的形状、色泽、味道,与我故乡的藤藤菜(又叫“过河菜”)相似,但洋菜的口感更细腻、润滑。听徐杉女士介绍,这种菜是上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到金口河传教时,带给当地老百姓种植的。此菜因易于生长、见水即活而受到百姓欢迎,这给当地老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曾问当地朋友,这类菜蔬既然味美可餐,何以未推广种植?后来才知,此种菜虽易活,却必须长在海拔两千米之上。如此,注定这种有机绿色食材,必在特定环境里才能享用得到。也就是说,你只有亲临大瓦山的怀抱,才会有此口福。有着“自然生态博物馆”和“野生动物植物基因库”的大瓦山是金口河乃至人类的圣山之一,它的神奇和传说,只有你走进它了解它、亲近它、热爱它,才会真正领略它妙曼的风光和诱人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