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全:乐山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两个世界双遗,还有文化巨匠郭沫若,这使得乐山这块地域非同凡响,名气很大。请谈谈乐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乐山作家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林雪儿:乐山,原为南安,在公元579年称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一直延续到公元1196年称嘉定,后来才叫乐山。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在穿越高山峡谷之后,在乐山大佛脚下相聚,各种文化也在乐山相辅相成。居住在这方沃土的人,最骄傲的是南宋的邵博在《清音亭记》中写的一句话:“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
乐山不仅拥有“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还有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片有三江也有高山的土地,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倾慕,公元725年李白第二次游访峨眉山后出川,写下千古名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风华正茂的苏轼也在乐山写下 《初发嘉州》。岑参、陆游、范成大相继而来,都为乐山留下名诗名句。生长于大渡河畔的郭沫若,在文学、艺术、哲学、历史、考古、古文字、书法等众多领域成就卓然。“亿年峨眉、千年大佛、百年沫若”交相辉映,在这片有着深厚文化浸润的土地上,乐山作家骨子里就有了文化的照亮和水的基因。每一个作家的书写,都有一个像胎盘一样给养的后方,乐山的文化与山水奇观,为作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
张生全:乐山是一个文化重镇,也是一个文学重镇,作为作协主席,请谈谈乐山当下有哪些代表性作家?乐山的文学有什么特点?
林雪儿:乐山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和山水奇观。从古到今,前来乐山的历史名人很多,他们为乐山留下了数不清的名文佳句。毛西旁先生主编的《乐山历代文集》《乐山历代诗集》收录了历朝历代的文化名人对乐山的书写。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李劼人1925年在乐山发起创办了四川第一家机器制纸厂——嘉乐纸厂。其后他便时常坐镇经营,长期往来于成都、重庆和乐山之间。期间,他创作了《暴风雨前》《天魔舞》等重要文学作品。可以说,李劼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跟乐山有直接关系。他在作品中留下了大量乐山元素,让乐山成为经典文学中的一座记忆之城。
当代乐山作家比较早的李伏伽、周纲、康鉴已经驾鹤西去,但他们为乐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年近古稀的作家黄德彰、陈德忠、王大华、雪川、胡太玉等人还笔耕不辍。笔力强劲的作家中,唐长寿、徐杉在文史研究写作上成绩显著;龚静染、林雪儿的长篇小说写作,在全省都有不俗的回响;聂浩源、朱仲祥、张贵清等的长篇小说也在一些自媒体上反复播放;出身于峨眉的网络作家袁野著作等身,位居全国十大白金作家之列。青年作家周恺,是乐山冲出的一匹黑马,《苔》的问世,为乐山作家群立了一根标杆。贝史根尔的彝文创作、吴惠英的报告文学、夏书龙和彭建群的散文,都值得一提。年轻作家张满昌、郑国耀等人纷纷在外发表作品,引发关注。最值得一提的是乐山诗人群的出现,以罗国雄、阿炉·芦根、龙小龙、廖淮光、阿洛夫基、徐澄泉、李斌、冯勇、程川等人为代表,形成独特的乐山诗人现象。
张生全:您是今年新当选的乐山作协主席,请谈谈乐山作协近年来在出作品、出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您担任作协主席后,有哪些亮点工作,今后有怎样的打算?
林雪儿:乐山市作家协会从第二届王大华任作协主席开始,就鼓励作家深入生活,多出作品。我就是在2017年,在王大华主席的支持下,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采访,创作了长篇小说《北京到马边有多远》。周恺当时在乐山电台工作,他写的中短篇小说才华初显,乐山作协就推荐他成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后来他不负众望,写出了《苔》这样的好作品。
2023年12月, 乐山作协完成换届选举,第四届作协班子成员更加年轻化,工作也更加有活力。新班子做了以下一些工作:一是摸清家底。我们对作协会员进行了逐一摸排查证,得知乐山现有县级会员 2000多人,市级会员 368人,省级会员78人,国家级会员11人。二是推荐人才。我们积极向中国作协推荐优秀人才申报入会,今年就有五名作家通过了中国作协网报。三是打造基地。今年3月,乐山作协与恂绎酒店合作,挂牌“文学创作基地”和“左岸·嘉州文学会客厅”。会客厅收集了省级作协60位作家的创作简介和近照,制成相框集中展示;还在每一个作家著书上摆放一句话的创作感言,让读者有面对面之感。“文学会客厅”提供了交流和创作平台,让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相聚于此,谈诗论文、分享心得。同时也让旅客和市民感受文化浸染,让文学与公众更多一份亲近和拥抱。四是研讨作品。我们分别在嘉州文学会客厅和五通桥举办了陈德忠《春江归帆》和王中其《盐风吹过》作品研讨会。四是培育新苗。乐山作协成立了校园文学活动筹备组,向全市作家发出倡议,向学校捐书,并选出有教学经验、在文学创作上有成果的作家进校园讲课,帮助学校成立文学社,培育文学新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乐山市作家协会申报的“两县一区”民族地区校园志愿者活动,得到了中国作协 2024年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我们会用好这个扶持,把工作做好。
接下来,乐山作协将继续推进以下活动:一是文学进校园;二是举办端午诗会;三是定期在文学会客厅举办作品研讨;四是与绘画和书法跨界合作,开展文学赋能雅集等。
张生全:上一届“四川文学奖”,最重头的长篇小说奖,奖了两部作品,两部都是乐山的,其中一部还是您的。这是不是可以说,长篇小说是乐山的盖面菜?请对比全省的长篇小说,谈谈乐山在促进长篇小说创作上,做了哪些工作?或者你认为长篇小说应该怎样写,才能让它成为文学的“盖面菜”?
林雪儿:第十届“四川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被乐山包揽,的确是个意外的惊喜,也是乐山文学值得骄傲的一件事。非要说长篇小说是乐山的盖面菜,也说得过去。但乐山的诗歌力量也是很强的,也是大菜。当然了,对比全省的长篇小说创作,乐山在作品数量和创作人数上,还是显得不足。
文学创作是很个体的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必须有时间的持续性,有作家本身的体力、毅力和智力的加持。乐山文学的主管部门,非常支持作家出好作品。比如我创作《北京到马边有多远》,就得到乐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和市中医医院的支持,给予半年的创作假,这是非常大的帮助。
长篇小说是一个作家的立身之本,因为长篇写作,不仅考验文学方方面面的功力,包括语言的能力、结构的能力、细节的能力,还考验作家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长篇小说要成为一个地域的盖面菜不容易,但作家要努力让长篇小说成为自身作品的盖面菜。一个作家的语言形成后,要创新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我们作家要多读,多关注当下文学形态,努力夯实自身的文化基础,这样才能在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实现创新。
张生全:紧跟时代、关注当下,是作家的使命和担当。中国作协倡导的“两个计划”,正是强调了作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责任和担当。请谈谈乐山作家在书写新时代上做了哪些工作?
林雪儿:乐山作家在关注当下,在家国情怀的担当上,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事件,作家如果缺席,肯定是一种遗憾。用文学记住当下,是作家的责任与使命。近年来,乐山作协组织出版了《逐梦》《品味乐山》《乐山风物》等,为乐山本地文化传承和书写时代上,留下了可贵一笔。吴惠英继《冲出横断山》之后,正在创作的报告文学《大地之子》,正是关注乡村振兴的。我的关注当下的作品《北京到马边有多远》社会影响是比较大的,就在前些天,市里某部门还要60本书,但是出版社和新华文轩都找不到书了。作为创作者,在过去四年之后,书还有影响力,还被惦记,一本书有这样的命运,还是值得欣慰的。
用文学记录当下,用文学书写时代,作家写的书,就不仅仅是圈内人翻翻,它会走入更广阔的人群中,传播有价值的文学力量。
张生全:你的创作主要以小说为主,而且很关注医事和女性,有着鲜明的特征,而您也是一名医生,一位女士。您的创作选择是有意而为的吗?请结合您的创作,谈谈文学和生活的关系。
林雪儿:我最初写散文。后来觉得散文不能承载更多的思考与人物命运时,开始写中短篇小说,写得不多,后来开始写长篇小说。我是一名妇科医生,几十年的从医经历,见证了许多生命的奇迹与苦难,对人性的了解也是多方位的。我工作的对象多是女性。医者仁心,再加上文学的悲悯情怀,因此我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妇科医生》,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之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老师鼓励我继续写我熟悉的行业,于是又写了《亲爱的宝贝》。就这样,我无意地把长篇小说的主角都定为了女性、医事。
一个作家最先的创作多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经验穷尽之后,笔力也练得差不多了,可以涉足陌生的领域。我庆幸我是一个医生,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而且这些人会向医生打开心扉。也因此,她们为我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条捷径。
张生全:听说您又有一部新作品即将问世,能给大家预告一下您的新作品吗?
林雪儿:问世还早呢,刚刚孕育吧。
近几年一直在峨眉山跑,每一次都睁大眼睛,看不够。峨眉山是一座神秘的山,我觉得山上的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我听过许多关于峨眉山人的故事,本地的、僧人的、到峨眉山疗养的等等。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写了一篇长散文《峨眉山居岁月》,哪知就此埋下心结,想为峨眉山写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的题目,暂定名为《半轮秋》。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支持下,我的工作单位市中医医院,又给了我创作假,现在这部长篇小说,正在按预期创作中。
(王雪珍,笔名林雪儿,中国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雪落拉萨》、中短篇小说集《黑天使》,长篇小说《妇科医生》《亲爱的宝贝》《北京到马边有多远》,获第十届“四川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