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我从北川调到盐亭工作。新的工作环境,带给我新的挑战,更带给我与文轩共同成长的机遇。
初到盐亭,摸清学校情况,是我的第一要务,但中小学校图书的缺乏和破旧的现状深深刺痛了我。首次走进县城一所小学调研时,楼梯转角处的场景深深触动了我:磨损严重的图书陈列在墙角,泛黄的书页上依稀可见孩子们稚嫩的涂鸦。随行老师坦言,学校没有独立图书室,这些图书多是学生自发捐赠的旧书。随着在全县调研的深入,结果更令我震惊:全县60多所中小学,90%的图书室藏书量不足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近半数学生年均课外阅读量低于5本;在某乡镇中学的图书室,20世纪80年代的借阅登记表仍贴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扉页上,书脊的裂缝里积满时光的尘埃。“不是不想更新,确实没有匹配的资金来购买图书”,校长的叹息在空荡的书架间回响。
经过两个月走访,我们清楚的感受到,中小学生旺盛的阅读需求与学校贫乏的图书资源形成了巨大矛盾。望着校园里那些渴望阅读的眼睛,看着校园书架上那些数量稀少而又陈旧破损的书籍,我们的团队形成了共识:作为国有文化企业,应主动担负起文化传承的初心使命,架起优质图书资源与教育需求连通的立交桥,全力为中小学校提供更多的优质图书,丰富中小学生的阅读选择,同时实现文轩的发展壮大。
学校和学生的阅读需求弄明白了,但要丰富学校和学生的书架,怎么破题呢?经过分析,我很自然的想到了“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既是宣传部的主导文化教育活动,又是传承优秀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中小学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通过“全民阅读·阳光阅读进校园”,能将学校、学生、文轩连接在一起。
说干就干,我们团队迅速构建了“政策导向+阅读需求+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将红色经典、本土文化读本、“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等精心组合成“阳光阅读书目”,依托“世界读书日”“天府书展”等重大节点、主题活动,大力推动主题阅读活动,让传承优秀文化、红色文化的精品书籍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融进万千生命。
记得在一所小学的阅读活动中,一个男孩高举《小英雄雨来》,对伙伴说:“看!抗战小英雄和我们一样大,我也要这么勇敢!”童稚、天真的话语让我确信,文化传承在书香轻扬中融入了生命,为孩子们一生的茁壮成长培根铸魂。
“阳光阅读”活动,也促进了学校阅读教育和文轩经营的相互成就。在某小学推广活动初期,校领导曾质疑:“短视频时代,纸质书还有吸引力吗?”然而当学生们簇拥在讲台前争相传阅“阳光阅读”宣传手册时,她看到了孩子们对阅读的渴求,主动提议:“能否参照教辅征订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家长自愿选购?”这个建议催生了“导读+互动+实践”立体化阅读方案。我们将宣传推广单发放给学生,学生和家长选择线上(文轩优选)线下自愿购买,学校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在该小学的一次阅读表彰活动中,孩子们将《将相和》编成了课本剧展演,让沉睡的文字焕发新生。分管副校长感叹:“阅读,让知识化作了流动的文化基因。”我们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更兴奋的是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的快乐。
和书香校园一起成长的,还有我们的团队。曾经腼腆的销售员任爽,从面对校领导时紧张失语,到如今能独立为学校策划阅读活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方案,销售业绩连创佳绩;人人能独当一面的团队成员,更是获得市公司督导组的高度评价。这些转变印证着,文化浸润从来都是双向的滋养。
四载耕耘,通过“全民阅读·阳光阅读进校园”活动,盐亭累计实现销售35.84万元,不仅巩固了主渠道地位,更铸就了文化品牌,同时也助推了文教图书的销售业绩再攀新峰。截至2025年春季,盐亭分公司教辅销售连续四年保持10%增速,生均册数、生均码洋从全省五十位跃居前十,生均码洋从500元攀升至820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文轩品牌在嫘祖故里绽放的文化光芒。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读书角”“阅读会”建设,深耕主责主业,为学子打造更优质的阅读空间。
四年来,“全民阅读·阳光阅读进校园”活动如同文化纽带,将文轩的使命与教育的期盼紧紧相连,让我深刻体悟到文化传播者的责任担当,愈发懂得这份事业早已超越商业范畴——它是润物无声的文化播种,是让优秀文脉在年轻心灵抽枝散叶的持久耕耘。与文轩同行的岁月里,我更加坚信:最动人的成长,是看着文化根系在童心中茁壮,精神之光才能点亮更多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