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指针悄然回拨,新华文轩于我,早已超越了记忆的边界,深深融入了生命的脉络。从懵懂少年时攥着零花钱,在新华文轩明亮的书架间寻觅心仪学习资料的顾客,到如今成为新华文轩资阳万达书店一名扎根七载的员工,这身份的转变,本身就是一段与新华文轩共同书写、共同拔节的成长史诗。

2018年的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新华文轩的招聘启事。那瞬间,仿佛冥冥中一根线被牵动——那个曾经带给我知识甘露的地方,正在向我招手。带着憧憬与忐忑,我幸运地叩开了新华文轩的大门,更幸运地成为即将开业的新华文轩资阳万达书店的一员。从一片空荡的场地,到书架林立、书香弥漫的殿堂,我亲身参与了书店从无到有的“诞生礼”。搬运沉重的书籍、精心擦拭每一层书架、思考如何让陈列更具吸引力……汗水浸湿了工装,但看着梦想的蓝图一点点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那份参与创造的喜悦与自豪,至今想来仍心潮澎湃。2018年那个金秋,当书店大门首次向读者敞开,迎接潮水般涌入的好奇与赞叹目光时,我站在其中,感觉自己也像一颗种子,终于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扎下了根。

扎根,便意味着风雨兼程地成长。新华文轩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而作为其中一员,我也被这股蓬勃的力量推着向前。七年,我见证了书店的蝶变:从最初的布局优化,到引入更丰富的业态;从传统服务模式的深耕,到积极拥抱新媒体浪潮。为了跟上书店发展的步伐,我像一块渴望吸水的海绵,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从基础的图书分类、陈列美学,到营销策划的技巧,再到新媒体运营的天地,每一次学习都拓宽了我的边界。我学会了如何用巧思让书架“说话”,吸引读者的目光;我尝试策划小型读书会、亲子活动,从最初的局促到后来的从容,在话筒前分享好书、引导交流,那份传递知识的满足感难以言喻;我也勇敢地走进了直播间,面对镜头推荐新书、分享阅读心得,让书店的触角通过网络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

然而,在新华文轩,成长远不止于技能的提升,更在于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时政发行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清晰记得那些配送重要时政书籍的日子,尤其是盛夏时节。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翻滚,车厢内闷热难当。我们抱着成摞成摞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穿行在办公楼宇之间。汗水一次次浸透衣衫,顺着额角滑落,手臂也因负重而酸胀。但心中那份确保重点读物准时、准确送达的使命感,如同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当看到客户签收时肯定的眼神,当想到这些书籍承载的思想即将传递开来,所有的疲惫都被一种沉甸甸的价值感所取代。这份在“烤”验中坚守的历练,让我深刻体会到新华文轩作为文化桥梁的担当,也磨砺了我吃苦耐劳、严谨负责的品格。

七年时光,新华文轩于我,早已不仅仅是一份赖以谋生的工作。它更像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充满生机的舞台。我在这里,亲眼看见了无数小读者的成长轨迹:从蹒跚学步时被父母抱来看图画书的小不点,到后来能独立挑选书籍、兴奋分享阅读心得的少年;从只爱漫画绘本,到开始涉猎文学经典、科普巨著……他们的成长,如同书店窗台上沐浴阳光的绿植,生机盎然。我与许多读者成了朋友,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阅读的快乐。我也常常与家长们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用心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点的读物。当看到一本经由我推荐的书,被孩子如获至宝般捧在手中,或是家长反馈说孩子因此爱上了阅读,那份欣慰与成就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新华文轩,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知识的温馨纽带。

回首这七年,我与新华文轩资阳万达书店,恰似两棵并肩生长的树。书店的枝干日益粗壮,服务更优,业态更新,影响力日深;而我这棵小树,也在其荫蔽与滋养下,抽枝展叶,从青涩走向成熟,汲取了知识、技能、责任与爱的养分。我们共同经历了开业的热烈、变革的阵痛、发展的喜悦,共同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为这座城市点亮一盏阅读的灯。这份“共成长”,是汗水浇灌的果实,是时光镌刻的印记,更是心底那份深沉的热爱与归属。

根植新华文轩,我愿继续做那棵努力生长的树,与这片沃土共沐风雨,共享阳光,见证并参与下一个枝繁叶茂的七年,乃至更久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