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落实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热情讴歌改革开放以来攀钢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攀枝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攀钢集团公司工会联合举办了“致敬改革开放 再现攀钢辉煌”文学采风活动。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伍立杨,原《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宁小龄,《人民日报》经济部办公室主任赵秀芹,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马平,蒋蓝、杨献平、杨素宏、田溪、艾泥、吕历等30余名来自省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以及攀枝花本土作家赴攀钢创作采风,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攀钢取得的巨大成就。

攀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治杰代表攀钢对作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攀钢三线建设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张治杰说,建设攀钢是党中央为改变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开发攀西资源、建设大三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攀钢发扬“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去年一举扭转了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下一步,攀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新攀钢建设,着力构建“4+4+1+1”产业格局,努力建成以特强钒钛为主导、精品钢铁为支撑、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世界级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优秀企业。

1.png

当日上午,作家一行参观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了解“三线历史”,感受攀枝花从过去到现在发生的巨变。三线建设的光辉岁月和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作家们。

当日下午,作家、诗人来到弄弄坪攀钢生产线参观,在攀钢钒炼铁厂、轨梁厂生产现场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火热的天气、火热的生产场面,一流的产品……作家、诗人们对攀钢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赞叹不已,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留影,或现场采访、详细探询。

带着诸多惊讶与感动,部分名家情不自禁地畅谈了自己的感受。谈感受



宁小龄(作家、原《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1.png

攀枝花这座城市与我9年前看到的,真可谓今非昔比,变化很大。第一次走进攀钢厂区,切身感受到攀钢工艺先进、生产有序,是一个大企业的形象。我对攀钢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惊讶!应该说,经过这几年的阵痛,攀钢人发扬“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彻底扭转了连续亏损的局面,改革有了新举措,转型升级有了新进展,企业有了新面貌。通过这次接地气的亲身了解,我同其他作家一样很有收获。



龚学敏(诗人、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

1.png

没有攀钢就没有攀枝花这座城市,特殊的历史背景吸引我曾经创作了《钢的城》。这次再到攀钢,感到攀钢不仅产品好,人的精神面貌更好。从攀钢职工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喜悦与从容。这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宝贵财富。



赵秀芹(作家、《人民日报》经济部办公室主任)

1.png

攀枝花几十年的建设、奋斗就是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攀枝花是座英雄出的城市,这次来采风,特别是听取了几代模的介绍,很受教育。从童年起,儿时的记忆中,攀枝花是座钢铁的城市、坚硬的城市,这次来的以后才知道,这里不仅有钢铁,还有阳光、蓝天、鲜花,是柔中有钢,钢中有柔的。



杨献平(散文家、《四川文学》杂志副主编)

1.png

通过实地采风,亲身感受到了攀钢近年来在转型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了攀钢员工的素质高、精神面貌好,感觉到攀钢人思维开拓能力强,领导班子有战略眼光,这对攀钢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吕历(诗人、中国作协会员、遂宁市作协副主席)

1.png

一线环境可能艰苦,但我看到的是员工们热情高涨。钢轨生产现场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浓厚的文化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攀钢有良好的文化传统,有条件把攀钢精神做成靓丽的文化品牌,以此引导广大员工凝心聚力,再创辉煌。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名家们观看了攀钢宣传片,听取了攀钢各界代表的介绍,围绕攀钢建设发展、科技创新、新攀钢建设等内容,就如何进行工业题材创作,多出符合时代所需的优秀作品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1.png

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马平在发言中表示:攀钢的许多建设者的人生历程与改革开放的历程是重叠的,改革开放这四十年间,应该是攀钢翱翔、腾飞的岁月。希望借助这次采风的机会,与攀钢建立起一个关系,将这个地方作为创作基地,创作出一些工业题材的作品。

散文家、《四川文学》杂志副主编杨献平在发言中表示,攀钢有丰富的创作源泉,攀枝花的创作者们在反映自身艰苦创业历史,特别是反映近年来企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还不够。《四川文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多培养一些本土作家,共同为繁荣四川的文学事业作贡献。

四川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伍立认为:有攀钢这样伟大的三线企业,工业题材的创作确实有再度辉煌的必要,也有这样的可能性。希望攀枝花的作者增强文化底蕴,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我们将与攀枝花加强合作,培养出更多创作人才。

参加本次采风活动的作家们则表示:通过采风感受到了在攀钢创业、创新、转型等题材方面大有可为。相信一定能在攀钢这块“富矿”上,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作品。(黄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