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登天之难的蜀道穿行

朝着生活升华的方向

盼望似高山削壁千仞

心情的江水汹涌奔流

 

宝成 一条月老之线

我数度描摹两极和谐的蓝图

渴望以一种飞驰的速度递进

横亘未来的天堑

在古老的蜀道上

一步步地读秒跨越

远方的梦

……


站在这清幽整饬、木香荡漾的栈道之上,内心震撼、由衷喟叹,两股颤颤的脚下是湍急蓝碧的江水在滔滔不息地奔流,眼望峭壁如削、云雾缭绕的对岸山崖,我看到不时有奔驰来去的火车,在青树翠蔓的山崖半腰处,沿江流前行,如巨蟒时隐时现地出没于隧道之中。

蓝天白云,艳阳高照,山风清新,江水澄澈……

我本该陶醉于这远绝于红尘之外的春天的桃源胜景,但思绪却蓦然间飘飞远逝到了那个遥远的冬天。时序往复,细节摇曳,光影堆砌,神思恍惚……情寄以往,不由心中兀自嗟叹。

我看到,有一个虔诚地相信爱情的青年身影,在20多年前一个冬风肆虐的傍晚,甜蜜而期盼地安坐在对岸宝成线上飞驰的火车之中,由成都而来,朝着宝鸡而去,心情激动地扑向爱情的方向,他是那么幸福,又是那么诗意,诗意得甚至在随身所带的一个本子上信手涂鸦,写着春花芳菲般的诗句。

那时的他是个诗人,是个唯美主义的追求者,是个一尘不染的爱情信徒。

与这万古崔嵬的山崖擦肩而过,曾经的他不知道山崖身上层层叠叠的离合,生生死死的奔突,前仆后继的更迭,以及一个又一个远远地来又远远而去的梦。但沉默不语的山崖却洞若观火地记录了他那当局者迷却最终轻若鸿毛的故事……

直到20多年后,站在山崖对岸的栈道之上,在一众来自川渝的作家丛中,他蓦地看到了当年那个钟情满满穿越羁绊的身影,看到了曾经那个怀揣甜蜜美梦、幸福盈怀又令人感动的自己。

虽然,那让他痛让他爱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并刻骨铭心的感情,最终青烟袅袅地飘散了,湮没在了无情流逝的岁月之中,成为一段可笑可叹又不堪回首的往事,但是他当年的身影,以及美丽的梦幻,却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一道恍若隔世的情愫。

是的,爱情之路、梦想之路皆如蜀道,危乎高哉,安有坦途?

那天,美女作家郭金梅在阆中市召开的“嘉陵江作家群创作推进会”上,谈到对嘉陵江的感情时,说她站在这栈道之上,眼望对岸疾驰而过的火车,也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从遥远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坐火车,为了梦想中的爱情嫁到四川省南充市途经这江边悬崖侧的隧道的身影。她诗意的描述令与会者更多关注的也许是她对嘉陵江首次相遇的印象,但相比于她爱情生活美好的开始,美好的过程,以及美好的现在,先前与她同一时间站在同一栈道之上也有着同样旧影重放的我的心,却顿然戚戚。

我不知道与我及郭金梅一起站在栈道之上的其他来自川渝的作家们当时都想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在年代的错落中次第站着,或者经行此栈道的人们都想了些什么,发生过什么,又放飞了什么样的梦想。

是的,成千上万的人经过这里,但是少有人知道这段栈道,以及与栈道相伴的峡谷所发生的故事,与万万千千官兵的故事,与万万千千百姓的故事,与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川的故事,与战火纷飞历史递进的中国的故事,与一个又一个魂牵心念的梦圆梦破的故事……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是诗仙李白的著名诗歌《蜀道难》中开头的几句。

虽然出生于嘉陵江畔浅丘陵中的我也去过一些地方,知道其山峥嵘,其路必难,但关于蜀道何其难哉,身为现代人的我却并无直观概念。这次随川渝作家嘉陵江采风团走进明月峡,踏上明月峡古栈道,才知道蜀道之难并非李白文人气太重而诗意地夸张。

明月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嘉陵江西陵峡东段,面积6.1平方千米,距广元33千米左右。因夹岸岩石呈银白色,并受青树翠蔓的山峰、蓝碧如玉的江水所衬托,整个峡江景致如同镀上一层皓月之光,故而得名。

广元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是四川的北大门及进出四川的咽喉要道,素有“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

明月峡原名朝天峡,因朝天镇而得名。朝天,即朝拜天子之意,因唐朝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乱”南迁成都时,当地官员在此接待并朝拜而得名。后因明清时期,文人墨客附庸风雅,取李白诗“清风清,明月明”之意,将之更名为明月峡。但当地老百姓仍喜欢按旧俗称其为朝天峡。

明月峡不长,但峡中奇峰林立、怪石嶙峋,绝壁如削、嵯峨似剑,裁云剪水直插霄汉。

虽然明月峡是峡,是难以逾越的天堑,但明月峡也是一条线。

是的,明月峡是一条线,它曾如月老般地在20多年前连接了我爱情的两极,也见证了我追逐爱情与青春梦想的脚步。其实,它也连接了从古到今多少缠绵悱恻、悲欢离合的故事的两端,连接了秦巴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两端,连接了中国历史金戈铁马、平仄起伏的进程与朝代更迭、势不可挡的走向。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朝天峡无陆路之时,水急流湍的水路可谓蜀道咽喉,由于别处山势险峻,通行几无可能,此峡为连接南北经济、文化与军事的唯一通道。

明月峡山岭戟空,谷深壑暗,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拓展这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可谓费尽周折,凌空接天,穿云破雾的明月峡栈道也就应运而生了。

明月峡栈道是金牛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明月峡栈道,就不能不说说金牛古道了。

从古籍与传说中一直行进至今的金牛古道又名石牛道,是两千多年前巴蜀地区通往中原的一条交通命脉。金牛古道南起物阜民丰的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经广元而出川,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

闻名遐迩、故事层层叠叠的金牛古道全长约两千余里,其间山重水复,栈道相连,沟壑纵横,蜿蜒崎岖,最为奇险的一段,则在广元境内,计约两百多华里。

关于金牛道,还有一个近乎荒诞、闪熠着神迹与嘲讽的起源。故事说,战国时期,秦国欲征服蜀国,但关山万里,道路崎岖,秦王便命人造了五头石牛送给蜀王,谎称石牛能日粪千金。贪财且耿直的蜀王为此喜不自禁,便命五丁力士开路,以迎能给他带来无尽财富的石牛。经过千难万险,道路修通了,但蜀王迎来的却不是能日粪千金的石牛,而是秦国的万千铁骑。最可悲的是,蜀国还因此被秦国灭亡了……

幻梦泯灭,笑话留存,后来人们便把这条路称为“金牛道”或“石牛道”。

有史料载:公元前316年10月,秦惠王纳司马错之策,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兵沿此道灭蜀。

这段历史,让金牛道承载着耻辱与荣耀、封闭与开放、分治与统一的痛苦挣扎的故事与时势前行的哲学。

在西汉建立前,生死的暗战与霸权的争锋又沿着金牛古道逆势而行,那时刘邦屈居汉王,派萧何维修栈道,川北一带数十万石军粮和无数先民子弟经此出川,支援前线,才使韬光养晦的刘邦终成霸业。

史实远去,影像已老。但今日之明月峡老虎口处,尚存萧何石碑,上存斑驳的字迹:

“……沛公为汉中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王留公于南郑,收巴蜀租给助军粮……”

此段文字可佐证刘邦派萧何维修明月峡栈道的史实。除此实物,《三国志•诸葛亮传》亦有载文:“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同时,《史记》亦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之记载。

万事开头难。在岁月的长河中,明月峡栈道历代续有修葺。

三国时期,具有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意欲统一中原而北伐曹魏,六出祁山。遂开剑门阁道,但却常受“粮尽退军”之扰而不胜其烦。为了解决这一后顾之忧,他曾派人对出川北上的道路进行修整,以期成为调遣兵马、运用粮秣的通途。但终因“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太难,后援乏力,从而导致北伐宏图消隐于尘烟,梦寐一统的夙愿休止于天堑。

历史继续流淌,奔着唐宋相交时期而来,由于栈道在战争的拉锯中几建几毁,或风雨剥蚀,于是人们又艰难地在明月峡崖壁顶端,沿朝天岭方向凿出一条羊肠小道。不过,由于山道崎岖,坡陡路险,非万不得已不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乐于选择平坦、捷径的栈道而行。

天然险阻的明月峡,不仅一定程度阻断了军事的冲突,决定了战争的胜败,也拉长了亲情的距离,冲淡了爱情的稠度……

甚至,这要人命的天堑,还曾经吞噬过大诗人的华丽诗章。

据传,诗人陆游面对南宋政府不图进取放弃西北抗金大业的做法,心情极度悲痛,在从汉中南郑至成都的任职途中,失魂落魄如同漂萍,坐在一叶孤独的扁舟之上,像一片寂寥的树叶,将命运交给起伏的险途,任由嘉陵江水随波逐流。

那时的陆游,诗章,应该是他最为依赖的精神寄托了。然而放翁情绪难放,还有不合时宜的江风拂得他的内心平仄凄凉。最不幸的是,在过明月峡出口望云滩时,神思游移的他还不慎将他作于南郑时的《山南杂诗》百余篇章坠入江中。

时运如冬,眼睁睁看着浪卷浪舒,心血之作随大江东去,这位爱国诗人捶胸顿足好不悲伤。

历史流淌到上世纪20年代,在明月峡金牛古道所在的崖壁上,一条腰带般的公路应运而生了。

这事起因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蒋介石令川、黔、湘、鄂、陕五省,须半年内完成川黔、川陕、川鄂、川湘、川康、川滇、川甘、川青等十大公路干线,并规定工程标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由四川省公路总局工程师洪文钰率队跋山涉水踏勘道路走向。

同年9月,川陕路开工修筑。

施工机构按“川陕公路总段工程处”规定,广元和昭化两县分别成立“义务征工筑路委员会,县长兼任主席”。

《川陕公路义务征工筑路实施纲要》规定:“凡征工区域内除老、幼、病、残、妇女外,均有应征义务,一切应用工具由民工自带,不得违抗。”

当时昭化县征派民工2万人,广元征派民工5万人,共7万人。占川陕公路11个义务征工县征用民工17万人的41.2%。

当时年逢饥荒,民不聊生,广元县政府视民如草芥,令:“各区民工务必于9月25日到达工地,若有民工饿死者,由该管区保甲长顶替。”

民工到达工地后,因无粮可食,致逃散甚多,严重影响施工。

还有更可怕的出现在道路修筑现场。川陕公路总工师万希成向四川省公路局所写工地检查报告里称:“广元工区竟有人相食之惨状,有的食白泥充饥而毙命者,日有所闻。至于饿殍载道,无时无之。民工无粮逃散者甚多。”后经“行营”电令剑阁专员田湘藩“严令禁止,加以解决”。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15日,川陕公路绵阳至七盘关段初步打通,在急于通车的情况下,广元工区对重点工程明月峡绝壁,用风钻加爆破的方法开凿4.5米宽半隧道。加设会车待避所,外侧设标桩为号。

明月峡半隧道(即岩壁上爆破开凿的凹槽式道路)长864米,这是四川公路建设中第一个半隧道。

1937年2月,川陕公路全线开通,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但在人们奔走相告津津乐道的同时,却少有人知道,为修这短短的几百米崖壁公路,竟然饿死、伤亡民工达数百人之众。

从四川到陕西,难道只能从明月峡通过吗?为啥不从别的地方通过呢?

古人当然不傻,如果有更好的地方更易通过的话,怎么不选择别的地方?

事实上,一代又一代人都想另辟蹊径,绕开明日峡,但却一直没能成功,也因此别无选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民国政府修建川陕公路时,工程技术人员试图绕过明月峡另觅他途,但遍寻无果,最后不得不重新回到明月峡来,沿明月峡古栈道的走向,在其上方崖壁用炸药凿石开路,凿出一条凹槽式的道路勉强通过了峡谷,这就是如上所述,用生命与血泪修筑在明月峡、老川陕路上有名的“老虎嘴”公路。

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蜀道之难顿时成为历史话题,因为逢山开隧,遇河架桥,高山大河早已不是拦路虎,人们相继修建了多条连接四川与陕西,穿越天堑的道路。

如今,经过2000多年时间的冲刷与苦难的堆砌,陆续修筑的道路竟然已有六条之多:先秦时期修建于峡壁的古栈道、嘉陵江滔滔江水之上的船行水道、峡中江边船工们修建的纤夫道、金牛驿道、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于川陕公路对面的宝成铁路隧道。六条道路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此,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是中国绝无仅有天然的交通博物馆、中国道路交通发展的活化石。而迄今为止中国开凿时间最早、形制结构最科学、遗存孔眼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具古韵风貌的明月峡古栈道,则成了人们怀古思幽、凭吊前人的旅游项目了。

明月峡,目力所及,是一条条铺满兴亡更迭、世情沧桑,以及繁荣昌盛的道路。当然,明月峡风景还远非于此,在历史长河中,这里还集先秦、秦汉、三国、蜀汉文化,以及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当代和现代文化于一体。

诚然,这些文化都是以交通道路为主体而发展和兴衰的。历代诗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陆游、杨慎、李调元、张大千等途经于此,都留下了书画墨宝和隽永诗篇。峡中还有精美的宋墓石刻,元初建立的朝天关遗址,明代维修道路的碑碣,清代建立的皇恩寺……因而,明月峡不仅是中国的一座交通博物馆,也是一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文化博物馆。

于浩荡的春风中,漫步于明月峡栈道之上,古韵习习,令人感慨良多。

幽远静思,蓦然间,我觉得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之难,何尝不是实现梦想之难?

金牛道,这个近乎荒诞的名字,是秦王想吞并蜀国,以及蜀王想发横财两个梦想结出的荣耀与耻辱的果实;鸿门宴后的明月峡栈道则成就了刘邦的大汉霸业;三国时期,诸葛亮统一中原的梦想起源于蜀道之险又终止于蜀道之难……

或者说,蜀道记载了一个又一个飘来荡去的梦想的向度,明月峡是梦想实现过程中最为坎坷的写照。而明月峡栈道则是梦想从此岸通向彼岸险象环生的通途。

人的一生是由一个又一个梦想组成的,充实的生活无不行进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而幸福的人生则莫过于梦想变为现实……

岁月流走,我已经淡忘了当时热血偾张的自己如何轰轰烈烈地追逐爱情的细节,但曾经沿着梦想的方向,沿着宝成线的海拔攀爬的诗般回忆依然鲜活。

我当然不能百分之百地想起当年前往宝鸡路过此峡纤毫细致的情景,但万年静默而又喧嚣的峡谷,峡谷夹岸如削陡峭的山崖,以及山崖缠腰的栈道,应该能够记住,或者说见证了曾经的一切。

世事林林总总,如万山丛中一点情愫纠结的水墨。明月峡记住或者见证的,又岂止渺如尘埃的儿女情长和一腔澄澈如花的青春梦想?更有历史长河中令人唏嘘、令人惊艳、令人哀绝、令人扼腕的、层层叠叠的、一切一切由梦想编织的影像。

时间哗哗,带走了一桩桩往事。但千里蜀道,这条秦蜀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相连的纽带,依然年轻蓬勃如青春少女;依然执着,缠绵地连接着梦想与现实的两端。

或者,你利用闲暇于或阳光或风雨中的某天,也来到这明月峡危崖山腰,或慢行或伫立于由犬牙交错的桩木及规整划一的木板筑就的古栈道之上,也一定会与我有相同的怀古之情,以及对望于远方的梦与想的遐思及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