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旭政,男,高中文化,1958年7月生于四川南江县,中国公路杂志社特约记者,中华精短文学学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工人日报》,《中国公路杂志》,《四川日报》,《巴中日报》,《巴中文学》,《绮罗文艺》等报刊发表文章;2011年10月民“民谣声声谢党恩”获《四川日报》副刊一等奖;2013年12月“支书家的大黄狗”获四川首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小说一等奖。2014年10月出版了《光雾山情韵》散文集。


我作为光雾山镇岩坊村的第一书记,今天是第三次到该村最偏远的一户人家落实何时搬到新落成的聚居点了。经过前两次的走访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猎户秦老爹对我深有好感。这次前去除了给秦老爹买了5斤包谷酒和叶子烟外,我还特地为他孙子买了一袋火腿肠和“爽歪歪”食品。

秦老爹住在十八月潭上游的一个支流傍边,这里的原始森林美极了。阳春五月日光从高高的树林缝隙中斜射进来,照着飘飘浮游的晨雾。花草树木由于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辉映,更加清新,更加鲜艳。各种鸟儿唱着动听的歌儿,空气里散发出各种野花的香味。在光线未能照射的地方,更有一种透明的幽暗,树皮、枝条、杂草和落叶显得朦胧而神秘。能感受到在它的下面有山珍在生长,有虫儿在蛹动。正当我舒展手臂感受大自然的抚爱时,一只小松鼠从树梢一跃而过,随着一阵簌簌沙沙的声音,一片细细的雨丝轻轻飘洒而来,这时天边忽然现出一道美丽的彩虹。我沉醉了……

翻过一道山梁,就看到一座长两间,一头转的穿逗结构吊脚楼,坐北朝南建在一个向阳坡上。墙体是木竹儿编起糊上了泥巴。屋顶上盖着瓦。转角西屋是灶房盖着薄薄的石片,炊烟穿过石缝不断向上升腾。祖孙二人睡在隔壁堂屋的东房。猎人总是养狗,老爹养了两条狗,大黄和二黄。它们白天随主人去寻山狩猎,晚上回家值班。两条狗躺卧在堂屋门外檐下,防备夜里破窗而入的野兽。在猎人看来,人和动物是平等的,事实上在这难苦的环境里,他们是患难的伙伴。

   房屋的南边,顺坡向下是蜿蜒的山道,山道傍边是流着涓涓的小溪。是十八月潭源头支流之一,当地人叫它猪槽沟。弯弯曲曲向东流淌,注入另一条小河,折向西北汇入到十八月潭。小溪水流平缓,水质清澈。秦老爹说,一年到头,他们一家人就用这小溪水做饭,洗衣,浇地。他说,每次寻山归来,孙子狗娃总爱和他的两个伙伴大黄和二黄在溪流中戏耍。他就坐在溪边的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吸着叶子烟。

  突然,一阵鸟鸣,清脆婉转。我循声探望,原来是狗娃在学鸟语,那长长的音调,随着他的小脑袋摆动,波浪起伏。忽然,一群山雀飞来了,在高高的树枝间盘旋啼鸣。这时在它们之间开始了美妙的和唱,狗娃学着爷爷教他的那种特殊的发声,还有鸟儿叽叽碴碴的欢叫声,真是美妙极了。

   那天,祖孙俩寻山回来得很早,晚饭秦老爹用木耳,香菇炖了一锅鸡,我拿出带来的包谷酒和给狗娃的火腿肠,“爽歪歪”,他一口一口吃着,喝着,不停地摇头恍脑。看着乖巧聪明的孙子,秦老爹喝着烧酒高兴地对我说:去年冬天,我们从山上回来,在一棵大树下狗娃突然发现树洞里有一只黑熊。我们不敢惊动它,绕道回到家里,孙子问我,爷爷黑熊死了,我们该去看一下?我告诉他,熊在冬眠,明年春天一到,它就会苏醒过来的。过了几天,我们看到有二个盗猎人用枪准备射击那只黑熊,狗娃勇敢地挡住了枪口。我对那盗猎者说,猎人是不伤害冬眠的熊,你们马上离开,不然我就要报警了,二个盗猎者恢溜溜地跑了。现在想起来,我真是佩服我孙子的勇气。

   饭后,秦老爹有些醉意,他点燃叶子烟深深地吸了一口,伤感地对我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我老伴三周年祭日马就要到了。回想起与老伴生活过的日子,我这一辈子真是不想搬出这房子啊!年轻时有一次我在山上狩猎,发现一群野猪,我扣动了火枪扳机,一只小野猪中弹受了重伤,嗷嗷直叫,其它野猪受到惊吓,领头的母猪与我对恃了一下,疯狂地向我扑来。秦老爹吸了一口烟接着说:“打肇的野猪,受伤的熊”(按打猎人的意思是说,野兽在这种情况下是不顾命的,会疯狂报复)。因距离很近,我来不及躲闪,野猪一头把我撞下了岩。当我醒来时,我已躺在这屋的床上。后来得知是我老伴上山采蘑菇时发现了我,把我背回家,她给我擦洗了血迹,她父亲给我治伤,一天后才苏醒。在治伤的日子里,我俩建立了感情,后来,我就成了她家的上门女婿。

嗳......秦老爹出了一口长气,吸着烟叹道,可是她先走了。过几天,就是她三周年祭日了。等祭日一过,我选择个吉日就搬出这大山,狗娃今年也刚满七岁,是入学的年龄了,搬到镇上好好照顾孙子上学。

   吃罢晚饭,秦老爹安排我在东屋睡,他和狗娃睡在一起。我枕着手臂,望着低矮的屋顶,秦老爹给我讲的故事和我了解他家的不幸遭遇,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眼前......秦老爹有一对儿女,女儿早已出嫁,儿子成家二年后,去了陕西神木煤矿打工挣钱。在一次矿井坍塌事故中,不幸遇难。料理完丧事后,儿媳妇丢下刚满周岁的狗娃就去了外地打工,这么多年来一直未回来过,杳无音信。国家禁猎和退耕还林后,秦老爹当上了光雾山的护林员,每月政府发给一点补助,平时老俩口养些蜜蜂,采些药材维持生活。老伴去世后,镇政府也多次做工作动员秦老爹搬出大山,他都婉言谢绝。我来到岩坊村作第一书记,第一次到他家,也是同样的效果,第二次通过膝足长谈,我终于了解到秦老爹不搬出大山的原因。他流着眼泪对我说,国家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我没有什么理由不搬出啊,只是我要兑现自已的承诺。老伴临死时,拉着我的手说:我死后你要搬到政府为我们规划的聚点去住,你爷孙俩住在这儿我不放心。”我说要为你守孝三年,因为我这条命是你捡回来的。所以在吃饭中,我不敢再触动秦老爹心灵的创伤。听着隔壁秦老爹的鼻鼾声声,想着岩坊村移民搬迁还有许多事务要做,我再次彻夜难眠......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再次对秦爹说:搬出去以后你的生活问题,政府用扶贫资金兜底解决;你的住房已经建好了;孙子读书我也帮他联系好了县贫困学生帮扶协会,将狗娃列入了定人帮扶对象。你老人家就千万个放心。秦老爹拉着我的手含泪向我告别。

走在回镇的路上,我思绪万千,党中央,国务院花大力气搞易地扶贫搬迁,绝不是完成几个指标,搬几幢房子那么简单,易地搬迁要与脱贫同步,要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不仅要帮贫困群众解近忧,还要为他们想着长远,让搬迁户免去后顾之忧。象秦老爹这样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对这方水土有着深厚的感情,搬迁了住房,但群众的耕地及祖坟等不随迁,也是他们不愿意离别故土原因所在。是老人对这片土地上最深的根脉和依恋,真是故土难离啊!

对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区来说,通过移民搬迁,人退林进,保护景区林木、植被尤为重要,它可有效促进生态功能恢复,减少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扰动,保护了这方净水净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功程。

秦老爹搬新居这天,四邻乡亲都前来为他帮忙祝贺,我也专门写了一幅对联:托党恩乐迁福地,感良政喜住新房。”贴在新居的大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