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竹子填满了我大部分的记忆。
某个平常的一天,我在家里写作业。作业上的难题让我心烦意乱,我生气地扔下笔,合上作业本,离开座位,走出家门,想散散心。
老家的屋外是一片竹林。我走进那片竹林,竹子青翠欲滴,枝叶茂盛,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枝叶的摆动,仿佛是大自然随意而富有生机的笔触,我沉浸在这幅画中,清凉的风轻轻拂过竹林,带来竹子的清香。我深呼吸,那清凉的气息充盈全身,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所有的烦闷都被一扫而空。
站在竹林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修长的竹子直冲云霄,竹叶在风中婆娑,发出沙沙声,似在低语。阳光穿过竹叶,洒在地上,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进入这画中,让人心旷神怡,沉浸于这绿色世界,尘世的喧嚣都被抛在脑后。
面对眼前的竹林,我陷入了沉思。早在《诗经》中,古人见竹疏朗洒脱,便想起君子。到了唐宋,人们则直接将君子与竹相关联。唐代刘岩夫《植竹记》曰:“君子比德于竹焉。”宋代欧阳修说:“竹色君子德。”至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竹便被称为“四君子”之一。
竹之德包括诸多方面,白居易将竹之德概括为“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并逐一指出其对君子的对应教益,可以说对竹君子品格的推崇,无以复加。故“竹如君子,君子如竹”的观念深入人心,传统社会的文人雅士、仁人志士常常以竹明志,寄情于竹。
翻开历史,自古文人多亲睐竹。南北朝刘孝先《咏竹》曰:“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青翠的竹常常生长在荒野之地,长长的竹梢高耸入云,尽管没有人欣赏它的高洁,但它依然抱有坚贞不变之心。
待我终于理解了它,我再次踏入那片竹林,带着全新的感悟。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竹,已入心。
(作者系中和中学初二十三班学生 指导教师: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