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昙花的故事,要从姥姥在阳台上种了一株昙花说起。

那时正是暑假,昙花静静地呆在花盆里,终日低垂着,她丝毫没有开放的迹象。姥姥告诉我,不要急躁,待到合适的时机,昙花自会开放。

直到一个燥热的夜晚,姥姥坐在阳台,端详着昙花,缓缓的对我说,今夜就差不多了。于是我搬了板凳,就守在花盆旁边。准备今夜一睹昙花开放,可我一直守到凌晨,也没发觉有什么变化,就想着眯一会儿再说。但等到我微微睁开眼,却见远处天边已经有了些许亮光,再看那盆昙花,花茎已经深深地弯下了腰,微微泛黄的花瓣已然掉落了一地。我不禁一阵后悔,告诉姥姥,昙花已经凋谢。姥姥叹了一口气,错过就是错过了,等到下次开花还要至少10个月呢!”

正如诗文里说的“ 露翳若木茎,风堕昙花片”,昙花固然美丽,但从开始沉淀蕴藏能量,再到生出枝干长出花苞,最后张臂绽放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已然错过了这次目睹的机会。

后来姥姥搬去了都江堰,昙花也被带到都江堰,种在后花园里。我的学业也变得繁重,很少有时间回去陪姥姥。昙花也日复一日的。在后花园里低垂着头。

一直到初三的那个暑假,大姨的电话打了过来,告诉了我们姥姥大限将至。我们一家赶忙赶了过去,可还是没有见到姥姥最后一面。那晚,我待在后花园里,不经意间瞥到了那株呆在花坛里阔别已久的昙花,我心中升起一阵惆怅,最后怔怔的坐在昙花旁边。一直守到了凌晨,突然我感觉昙花在颤动,我斜眼一瞥,只见昙花的花苞已经渐渐鼓起。感觉已经要撑开了,我赶紧认真端详,昙花就在我的眼前变化着,以前只是听姥姥说昙花开花速度很快,但没想到真正看到时还是有些惊讶,昙花的花苞已经接近透明,可以隐约看见里面一条条的花柱在展开,花瓣也在努力地向外伸展,像只蝴蝶正在张开翅膀。

待到花苞鼓起,已经几乎是完全透明,昙花的花瓣便渐次展开,十分有层次。这才明白为什么昙花有韦陀花的别称,因为昙花花瓣的层次感就如同佛教中韦陀菩萨身上的仙衣一般。恍惚间,昙花已经完全张开来了,朝着各个方向伸展的千丝万缕的花丝就像千手观音一样。

昙花突然激动起来,花蕾微微颤动,如天鹅抖动颈上的羽毛。包在外面的根根红茎,像伞骨一样挺直、撑开……好大的排场,若红日未出,先见光芒。

“光芒”既现,轰轰烈烈的“日出”就呈现在眼前。绿的叶,厚重、坚实,像窗外的夜色;白的花,尖锐、轻巧,一心要突破绿叶的笼罩。弯弯噘起的尖嘴儿,眼瞅着就咧开了,一股宜人的香气立刻喷出来。

我把脸贴上去,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喉头直坠肺腑,立刻觉得五脏六腑清洁、透亮,如醉如痴。刹那间,忘记了尘世间的一切荣辱、喜忧,身内、身外一片圣洁。

轻柔的晚风揉过我的脸,揉过昙花,像是姥姥的手,叶片跌落在地,我拾起一片仍留着鲜艳的花片,紧紧攥在手心……

 

(作者系成都市金牛区锦西中学校 九年级二班学生  指导教师:胡庆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