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章的总体来看通讯员是一个单纯的人,细致分析可以看出他的形象是有发展性的。
他十八岁时背井离乡自发参军,对待革命有着无限的激情和最纯粹的热爱。在工作时眼中永远有活儿干。一忙起来连肩膀上衣物的破洞都没来得及补上。
他对待他人真诚单纯,和女同志一起走时愿意停下来等她,又因为男女有别会主动保持距离。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即使纠结也会同意帮助他人。在得知“百合花被”是新媳妇的唯一的嫁妆时抱起被子要去还给她。
十八岁的他有时也会显现出一些青涩的稚气和如同阳光般的朝气。他对于美的事物也会有羞涩与向往,但对于革命永远饱含热情。在他抱着被子出门时肩膀上的衣物被划破了,新媳妇想要帮他缝补他却红着脸拒绝了而他这种在面对美丽的新媳妇时的羞涩,真是作者对他青涩的稚气恰到好处的体现。
年纪小而单纯如白纸的他不懂人情世故,而少年人的心直口快刚好在他身上展现。以为新媳妇只是因为封建思想才不愿意借被子而说老百姓“死封建”的他不懂做群众工作,不知道这样会影响百姓口中的名誉,心中只有受伤的伤员。
又因为年龄小所以好面子,这是青年人在青春期都会有的心理。得知新媳妇不愿借被子的真正原因后只是涨红了脸要把被子抱回去却没有说自己要和新媳妇道歉或者是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作者通过这一个侧面描写让这个小通讯员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让他的形象不止于一面而是多面的。
在本文的故事走向尾声时这位通讯员展现出了他的不畏死亡不惧牺牲的勇敢的一面。在看见炸药时,让别人离开自己没有犹豫直接扑了上去。他是一个通讯员又正在少年意气风发的时候却为了别人不怕牺牲,英勇就义。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让我们敬佩。在作者细腻的笔下新媳妇不再忸怩,而是庄重地为他缝好衣服用自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战士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他的英勇,这英勇甚至能教育和影响到群众。
通过作者的多种写作手法和细腻的笔触,将通讯员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他一个骨肉丰满而立体有发展的他,甚为感人。
(作者系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高2024级3班学生 指导教师: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