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像是一幅水粉画,珍藏多年后,影影绰绰之间,透露着些许温暖,画中有小桥,有潺湲流水,更有那人家屋顶,氤氲着的炊烟。

篁竹掩映着小桥

丛丛篁竹掩映中,曲径通幽处,一座木桥独立,桥下流水淙淙,桥上行人匆匆。晨曦之中,早起的人儿,踏过桥面,留下一串稀稀疏疏的脚印。可日子一久,木桥日渐腐朽,在某个雨夜之中,咔嚓一声,木桥断了。来往的人只能在桥头叹息。某一天,爷爷提着弯刀,只听见丁丁的伐竹声,来往的行人,只见桥头的一堆竹屑,以及青青的竹桥,桥下流水潺湲,似乎在赞美爷爷的善举,并把故事流传向远方。

潺潺流转的流水

儿时的春日,乍暖还寒时候,水边紫鸢尾还未开放,水中的鱼儿已醒了。我时常同伙伴去溪边捉鱼,常溅起水花,回家时才感觉双脚冰冷。姥姥这时常会投来一抹嗔怪的神色,她从鞋架上拿出一双棉鞋,监督我穿上,并要求我穿上一双羊绒袜,我内心“苦不堪言”,但不多时,脚上便传来暖意,驱走了浓重的寒意,那时我才明白,有一种冷,叫做大人觉得你冷,这不是矫情,而是关心。

炊烟缭绕的人家

童年中最难忘的,莫过于那一抹缥缈的炊烟。清晨的炊烟是急促的,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的。每年的寒暑假,爷爷奶奶会做许多我爱吃的菜,比如紫菜蛋花汤,麻婆豆腐……时常有邻居的小伙伴,来交换玩具,交流假期作业,也会沉醉于爷爷奶奶娴熟的厨艺。于是,邻村的伙伴也活跃起来,村外的小桥上,多了小孩子的脚印,就连夏日的流水边,也更加热闹。

所以,童年中那些美好的画面,或是点滴的善意,或是平凡的关心,又或是寻常的温馨和谐,都是生命中的锦上繁花,为生命绣出缤纷与多彩。

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中学校2021级5班刘自豪 指导老师: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