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其他
《冷盐》:乡村振兴在于兴人,盐之味弥漫在生活每个角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徐良 编辑: 时间:2024-03-26

建立健康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和重点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巴中作家马希荣聚焦乡村振兴一线战场,倾情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时期的健康乡村建设,以推行“减盐、减油、减糖”的“三减”工作为切入点,以国家乡村振兴大局与个人情感挣扎变化为主线,视野独到地奉献出这部长篇小说《冷盐》,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漂亮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健康突击战,不仅找到了一把解锁乡村振兴的健康钥匙,也为我们破解了不同人物个体如何投身当前乡村振兴伟业的情感密码。

在市文旅局召开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会接近尾声时,本没有发言权的办公室副主任罗明,竟执意要把“没有明确要求必须要搞”的自选动作“三减”“三健”(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纳入大田村的乡村振兴帮扶规划,甚至不惜与驻村干部老刘发生争执。原来,罗明的母亲正是“因脑干出血突然去世的”,因此,罗明也对本是医生的父亲罗中胜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和怨恨。而已经驻村六七年的老刘,妻子早已去了外地带孙儿,形单影只的他也早想结束驻村工作了。终于,极力反对罗明提议的老刘“知难而退”,完全没有准备的罗明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新一任驻村干部的合适人选。尽管罗明内心不情愿,可在对父亲的埋怨中,在逐渐冷淡的家庭氛围里,固执而死要面子的罗明,还是接受了去驻村的安排。

乡村振兴,在于兴人。只有用好健康乡村这把钥匙,才能从“人”的根本上,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平稳推进。罗明到了大田村,翻看了贫困户档案,发现有不少档案人口信息表后面都有“已于某年某月某日死亡”的新标注,很多村民因病返贫,而且都与“三高”有关。他还了解到一组数据:“大田村在家的老人有48人,其中36人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有20多户就是因为家里有中风、心脏病或血管瘤等疾病患者而被列为贫困户的。”尽管罗明遭遇了“电影冷场”的首战溃败和三社社长刘显能等人的反对,但一想到母亲的死,他还是坚持要把推行“三减”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可是,千百年来深入人们心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可谓根深蒂固,“老百姓认为吃得是福,是自己的衣禄,不吃,死了划不着。”要改变人们陈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难如登天。好在罗明与村医刘能元、村支书刘德新等人想尽了办法,把“健康生活”纳入大田村乡村自治创新道路“乡村道德银行”的评价标准之中,并提倡逐步用植物香料代替重油重盐等措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和尝试,“三减”工作终于收到了成效,最终得到了镇党委刘书记的肯定,成为了大田村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并作为全镇的试点,与镇中心卫生院一起全面深入推进。

驻村工作虽然有了些进展,可内心无法释怀的怨恨和放不下的固执,让罗明的家庭陷入到更深的情感危机之中,罗明与妻子素芳、父亲罗中胜与大娘,甚至同事王小君等人命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驻村工作在内,让人看不到更远的前景。

小说极力刻画了老刘、罗明、妻子素芳、父亲罗中胜、妹妹罗灵、同事王小君等人的个体情感挣扎,这不仅是小说人物塑造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人物个体情感的回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还是人,只有解决了人的情感回归,破解了乡村振兴的情感密码,重塑起人物个体内心的爱,乡村振兴才会彰显出持久的活力与动力。小说以“冷盐”为题,以“冷苦咸甜”四味为章节,充斥着生活的万千滋味,尤其是盐的味道,弥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眼睛里噙着泪,像是盐碱地上两汪小水潭。”“她的手在水里不停地择洗着,眼睛也浸在盐水里。”“烦躁像冬天腌肉的盐,朝着不同的路径齐头进发,渍浸着全身。”

作为乡村振兴题材作品,《冷盐》不仅体现了作家马希荣强烈的文学敏锐、时代使命和乡村情怀,完成了一次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创作实践,也为我们打开了当下乡村振兴题材文学书写的一扇独特视窗。

(作者单位:四川省作协创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