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春天,我有幸加入新华文轩的大家庭,成为书城的一员。告别了过往的私营企业,文轩健全的制度与人文关怀,让我初次感受到作为一名文化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回望来路,文轩已从2005年成立时的改革先锋,成长为如今拥有全产业链能力的百亿文化企业,并入选“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我很庆幸,自己的十二年青春,能与这样一家有担当、有愿景的企业同频共振,砥砺前行。我愿用自己的实干,为这份伟大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一、 “轻伤不下火线”,是承诺,更是信仰

在文轩,我传承着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担当精神,坚守在发行服务的主战场。记得在保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发行工作时,面对金牛区宣传部首批38本的订单,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将装满书的推车搬上运输车。然而,我低估了这批精神食粮的“份量”,只觉腰间一声闷响,一阵剧痛袭来。我知道,腰受伤了。

忍着痛送完货回到家,云南白药成了暂时的慰藉。但“24小时响应,一本也送到家”的服务承诺,早已刻在心里。为了这份承诺,我选择“轻伤不下火线”。在后续的配送中,我吸取教训,学会了用臂膀的力量去拥抱每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搭乘物流便车,甚至是挤上公共交通,我都坚持到了最后。每一次将图书亲手交到客户手中,那份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与荣誉感,足以抚平所有的辛劳与伤痛。

二、 用心耕耘服务,让“文轩品牌”深入人心

市场的竞争,早已不是价格和政策的单维度比拼,更是服务质量的深度较量。我始终相信,精心对待每一位客户,才能真正擦亮“新华文轩”这块金字招牌。当服务做深做透,客户自然会成为我们的“回头客”和“推荐官”。

2024年,因政策调整,一家合作单位的培训购书从统一采购变为了员工个人购买。这本可能意味着客户的流失,但凭借过去细致周到的服务,我赢得了该单位人力部门对接人的高度认可。经她的热情推荐,该单位超过70%的员工成为了我的新客户。这个双赢的结果让我深刻体会到,解决客户的痛点,就是我们服务的起点;赢得客户的信赖,就是我们价值的体现。

三、 永不说“不”,于细节处发掘机遇

在销售中,每一次看似“不可能”的需求,都可能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当我想说“不”的时候,我会让自己停顿三秒,寻找转机。

曾有一位火车东站的老师联系我,希望为党员同志们购买600本生日礼物,但单价预算仅有20元左右。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老师提供的备选书目也因出版年份久远而无法供货。但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与老师深入沟通,了解赠书的具体要求和使用场景。经过反复筛选,我重新整理了一份书单,并附上详细简介,供其领导决策。最终,在数次沟通后,我们不仅满足了客户的预算和数量,更达成了一次愉快的合作。这件事让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真诚的沟通是解决一切难题的钥匙。

四、 与时俱进,在变革中拥抱未来

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我积极践行事业部“从出版物线下零售商转型为文化消费服务提供商”的全新定位。实体门店是我们的基石,更是连接读者的桥梁。我努力构建“店内店外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天府书展和全民阅读活动,用心经营我的读者社群,让每一次促销活动都成为社群拉新和推广阅读的契机,不断拓展线上营销的能力。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这是我最朴素的信念。站在文轩这艘文化巨轮上,我愿做一名踏实的划桨人,以十二年的坚守为基,以未来的奋斗为帆,与公司一道,在书香致远的航程中,再创辉煌,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