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21日,由华语科幻共同体支持单位——成都时光幻象与海南壹天视界科幻文化主办的 “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系列活动于成都举行。
20日上午,成都科幻馆内,数百位科幻迷热情洋溢。成都市郫都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超毅,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名誉会长刘慈欣,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新华网首席信息官姚予疆,海南壹天视界董事长甘伟康等嘉宾分别代表支持与主办单位致辞。星云嘉年华执委会主席董仁威正式宣布活动开幕。
刘慈欣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辞。他说:“华语科幻星云奖到今年是第十六届,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星云奖已经成长为华语科幻界公认的权威奖项,有数百位科幻作家获奖,许多年轻的科幻文学后起之秀由此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创作之路,为中国科幻铺就了走向未来之路。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将继续为中国科幻寻找未来的引航者,并更侧重于年轻作者的个人风格与创新开拓。星云奖已成为展现华语科幻文学创作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为中国科幻和世界科幻交流搭建起平台。”
董仁威表示,从1925年《隐身衣》到2025年,中国科幻电影完成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蜕变;而以2015年刘慈欣《三体》荣获雨果奖为起点的这十年,则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黄金时期。“当前,中国科幻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科幻影视与衍生开发正是中国科幻从文学黄金时代驶向产业黄金时代的关键风向标。本次大会吹响了中国科幻进军产业黄金时代的号角。”
中国科幻电影百年,从科幻文学到多元产业
开幕式后,举行了 纪念华语科幻电影100周年活动。科幻作家、学界权威、技术先锋与产业领军者齐聚一堂,围绕科幻电影的历史传承与AI技术变革展开深度对话。
厦门大学教授、电影理论家黄鸣奋在会上作了“百年征程星辰大海,科学幻想辉耀未来”主旨演讲,系统梳理百年来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脉络,他指出,中国科幻电影实现了从“科学启蒙”到“工业叙事”再跃入“宇宙哲思”的三阶段蜕变,新时代中国科幻电影的成功,标志着以集体英雄主义与东方救赎观为核心的、区别于西方叙事的本土科幻美学正式成熟。
火山引擎方舟解决方案负责人冯书云,作了“预言的终结与创世的开端:AI,当科学与幻想融为现实”主题演讲。她说,用AI生成科幻场景的实时渲染技术,传统需两周制作的外星战场,经多模态大模型加持压缩至8小时;动态分镜生成更使前期成本降低60%,显著突破影视工业的效率与成本瓶颈。
成都悟空文化传媒总经理郑航,以“从星云到像素:AIGC时代下科幻叙事的谦卑与狂想”为题,以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作品《太阳坠落之时》改编的国内首部AIGC科幻短剧为例,揭示AI在物理特效模拟中的巨大潜力。该剧自5月上线以来累计播放量突破5500万人次,印证了“技术解放想象力,但人性洞察仍是创作核心”的理念。
此外,CF虹游戏制作人王林也分享了“FPS游戏与科幻”话题。
纪念活动还聚焦AI技术如何破解科幻影视高成本、长周期的瓶颈,并就大众审美提升对影视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
在“引擎·图景·新纪元:中国科幻影游改编的工业化跃迁”圆桌论坛中,主持人科幻作家程婧波与科幻作家何夕、电影评论家黄鸣奋、《穿越火线》手游负责人李行健等展开对话,大家一致认为:“人机协同”将成为未来十年影视与游戏生产的主流模式。
另一场“画布·荧幕·新未来:中国科幻美术与电影的百年交响”圆桌论坛由穆之飞主持。黄光剑、郭宇、金霖辉等提出东方科幻美学的内核“写意宇宙”,水墨粒子、榫卯太空站等元素正成为国际新符号。
随后举办的2025华语科幻星云论坛,设立多场专题对话。
“科幻IP的破界运营与新蓝海开拓——从三体酒窥见消费未来”圆桌论坛由海南壹天视界副总裁石以主持。大家认为,中国科幻从IP,再到新的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只有真正深入读者内心的作品,才能在新的文化形态下,深入到其他产业,用想象力与创意文化为其赋能。
“中国科幻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创想——从虚拟觉醒到幻境漫游”圆桌论坛由雨果奖得主赵恩哲主持。《流浪地球》游戏开发技术总监邹聪展示了“脑机接口情绪渲染”技术,该技术可通过玩家实时生理状态驱动游戏叙事,从而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中国科幻的边界突破与创新路径——从前沿科技到史前想象”圆桌论坛由科幻作家马传思主持。嘉宾们围绕远古文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话题,分享对科幻未来走向的洞察与出版策略,共同展望中国科幻的新可能。
“科幻新星的创作突破与想象跃迁——从传统叙事到多元表达”圆桌论坛由华语科幻星云奖选委会主席三丰主持,大家表示,Z世代创作者正在解构传统科幻范式,我们更关注算法霸权、意识上传伦理等“近未来焦虑”。
论坛之后,举行了五场由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与各出版社合作的新书发布会,包括万卷出版社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超新星宇宙-华语科幻星云奖新星奖获得者选集》、大百科全书知识出版社的《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青少年作品奖获奖作品集》《中国科幻经典文库(第一辑青少年科幻)》、文化艺术出版社的《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美作品》等。
作家与AI对话,科幻创作是否还有未来
9月20日下午,本次嘉年华的重要活动——“科幻·文学大咖对话”在成都科幻馆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科幻作家刘慈欣、韩松,围绕“人工智能与科幻未来的交融与想象”展开对谈。活动由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吴岩主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上,还有一位神秘嘉宾“OO后硅星人”——荣耀AI智能体YOYO,为大会增添了科幻色彩。
阿来谈到,“近年来,纯文学与科幻文学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不少纯文学作家开始涉足科幻题材,而科幻作品也频频现身纯文学刊物甚至获奖,类型与纯文学之间本无不可逾越的界限,优秀的类型小说往往始于类型,却最终超越类型。科幻因其科学属性和前瞻视野,尤其具备超越类型的潜质。”
关于AI,刘慈欣表示,AI必将取代人类,包括科幻文学创作也是一样,“AI必将代替人类,或者是与人类融合,那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反而可以让我们真正走向宇宙的星辰大海。”
韩松认为,许多科幻作家作品的文学性越来越强,超越了许多纯文学作家,未来科幻文学可能会超越类型文学,甚至超越文学本身,成为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现在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寿命更长、生活更安稳,但也是最危险的时期。我们第一次可能面临物种级别的消失风险。”他认为,探讨这些“生死存亡”的核心命题,是其他文学类型难以完全关注到的,这就是科幻最核心的意义。
华语科幻星云奖揭晓,新生代青年科幻作家的崛起
9月20日晚,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的重磅活动之一“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科幻馆雨果厅举行。这一华语科幻界年度盛会揭晓了多项重量级奖项,成为见证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阿来在颁奖典礼上致辞,并为本届星云奖青少年科幻征文大赛中学组金奖获得者颁奖。
备受瞩目的年度长篇小说金奖由青年科幻作家杨晚晴《金桃》夺得。刘慈欣为其颁奖,并宣读授奖词。
资深科幻作家潘海天凭借《啊,火星》荣获年度中篇小说金奖,展现了中国科幻中坚力量的创作活力。
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张冉以作品《止水》摘得年度短篇小说金奖,体现了更新代的创新精神。
同时,肖汉、王丁丁分获年度非虚构作品、翻译作品金奖;新锐科幻作家碳基处理器获年度新星金奖。年度评论金奖空缺。
据悉,华语科幻星云奖自2010年由董仁威、吴岩、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程婧波等15位华语科幻核心人士共同创立以来,已走过十六载辉煌历程。这一公益性奖项始终秉持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华语科幻作品与作者的使命,通过对华语科幻进行年度检阅,激发创作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振兴。星云奖自创办以来,共表彰了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郝景芳、陈楸帆、江波、宝树、程婧波、顾适、张冉、阿缺、杨晚晴等近500名作者与700余部作品,助推一大批华语科幻人走进中国大众并走向世界。
2025年,星云奖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改革步骤:不仅完成了核心领导班子的年轻化换届,更在评奖机制上做到公正透明、开拓进取。组委会特邀英语星云奖、日语星云奖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组织者来华参会,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吸收国际化办奖经验,优化顶层设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年一度星云大合影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不仅是对优秀作品和作者的表彰,更是对华语科幻文学发展成果的全面展示。它见证了华语科幻从单一代际传承到多元共生的历史性转变,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正在迎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未来。
附: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名单及颁奖词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
获奖名单
2024年度长篇小说
金奖:《金桃》 杨晚晴(5票)
银奖:
《佳佳》 齐然
《裂缝》 刘洋
《行星仪轨》 暗号
2024年度中篇小说
金奖:《啊,火星》 潘海天(4票)
银奖:
《草台班子的火星之旅》 迟卉
《四勿动物:龙诞》 双翅目
《我们的恐龙岛》 宝树
2024年度短篇小说
金奖:《止水》 张冉(6票)
银奖:
《关于人类不得不去寻找龙这回事》 宝树
《离开历史之人》 万象峰年
《你一生的言语》 昼温
2024年度翻译作品
金奖:《清末想象:中国科幻小说的兴起》 [美]蔼孙那檀 著;王丁丁 译(5票)
银奖:
《世界科幻史:一场漫画奇旅》 [法]格扎维埃·多洛 著;
[加拿大]贾布里勒·莫里塞特-潘 绘;杨枫 迟小瑶 译
《星之创造者》 [日]谷甲州 著;丁丁虫 译
《氯水人鱼》 [美]宋玉 著; 金雪妮 译
2024年度非虚构作品
金奖:《承续开拓与时代脉络——“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研究(1949-1966)》 肖汉(6票)
银奖:
《21世纪中国社会面科幻迷组织及粉丝杂志概述》 河流
《窥探“超物”:“在世而在”的中国科幻与地方经验》吕广钊
《我们能否改变潮水的方向》 陈楸帆
2024年度评论
金奖:空缺
银奖:
《评论科幻,评论什么?》 三丰
《AI会为现实主义落泪吗?》 贾立元
《网飞版〈三体〉,精密的建筑与飘浮的地基》 万象峰年
《她的科幻,用语言学构筑一个渴望交流的宇宙》 程婧波
2022-2024年度新星
金奖:碳基处理器(5票)
银奖:
菊 储
谈 雀
张海龙
2024年度美术奖
2D组金奖:《垂暮之战》蒋丰 罗子萌 郑臣
2D组银奖:
《坍梦》吴前方
《长源》空鸟
《BLIND》徐孜睿 郑文喆 叶权逸 陈柳 黄厚润
3D组模型金奖:《群蚀定理》李书杭
3D组模型银奖:
《曙光》向生林
《深空-宇宙回响》杨明睿
《深海之光》潘俏蕊
动画短片组金奖:《时渊记事》梁子健
动画短片组银奖:
《尘埃》黄家豪
《牢笼》罗帅帅
《BLIND》徐孜睿 郑文喆 叶权逸 陈柳 黄厚润
青少年科幻征文大赛
中学组金奖:《记忆·琥珀》刘歆妍
中学组银奖:《蝴蝶密码》欧阳子毅
《敦煌 神月篇》李思淇
《蒲公英的约定》张艺霖
大学组金奖:空缺
大学组银奖:
《临摹》陈林孝
《请留下街道》越子诚
《献给地球的花束》马皓哲
《圆满之日》陈安培
2024年度FPS科幻手游品牌奖
《穿越火线:枪战王者》
特别贡献奖
微博读书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
颁奖词
2024年度长篇小说金奖颁奖词
这是一段奇异瑰丽的旅程,一路充满了不可思议又丝丝入扣的风景:丝路风情与超越时空的科技交织,悠扬的驼铃与复古的机械共鸣。源于古老数学经典的超级算法驱动着整个文明的运转,构成了一个关于人、机器与历史的深刻寓言。杨晚晴将复杂的技术设定、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与人物的命运熔于一炉。故事的推进并非仅仅依赖于奇观的展示,而是深入到每个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之中,赋予了他们真实的血肉与灵魂。我们跟随主角的脚步,在历史的厚重与科技的奇诡中穿行,也体会着寄寓其中的、对人类未来的悲悯的情怀,用科幻触摸中国与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2024年度中篇小说金奖颁奖词
《啊,火星》构建了一个既遥远又亲切的火星世界,那里不仅有红色的天幕、壮丽的景观,更有无数青年用热血与汗水书写的壮丽史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在展现人类征服自然的同时,也不忘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在这片的广袤土地上,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并存,爱与恨、希望与绝望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潘海天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情感波动,让我们在震撼之余,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复杂,愿这部作品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勇敢追梦,不断前行,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2024年度短篇小说金奖颁奖词
《止水》以母亲视角的第一人称与身患渐冻症的儿子视角的第二人称交错叙事,母子共同“走完一生”,将深沉的情感与道德困境编织进日常白描之中,并在结尾处有力收束,揭开悬念。其间以“止水”般的平静与节制,探讨女性与家庭、生育的关系,生命的尊严与自主,疾病的残酷与技术的温情等极具张力的议题。情感的无畏与伦理的锋利并存,却不作直白论说,而是悄然揭示:悲剧的对立面未必是胜利,而是由自己“编剧”、如常渡过的每一天。
2024年度翻译作品金奖颁奖词
作者蔼孙那檀以域外研究者的身份,深入中国科幻兴起的“历史腹地”,以开阔的理论视野剖析中国晚清、民国科幻在肇始和发轫期的诸种特征,试图向世界读者描述中国科幻小说与现代中国文学之间的复杂关联。本书译文旁征博引、清晰准确、流畅可读,译者王丁丁在翻译过程中显示了不俗的跨文化研究潜力,在原作的史料、理论、观点之间游刃有余地穿梭游走,旨在向当下中国文学现场介绍海外科幻文学和文化研究最新成果。
2024年度非虚构作品金奖颁奖词
本书拨开历史的迷雾,以详尽的文献支撑,首次系统还原“十七年”间中国科幻文学被尘封的创作全景,厘清概念、正本清源、重织脉络,填补了中国科幻“两头热、中间冷”的研究空白,使得“雾里看花”的历史断层终得拨云见日。肖汉以史家之眼、诗人之笔,证明“十七年”绝非暗夜断流,而是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隐秘源头之一。让历史之光照亮下一轮跃迁,愿每一次回望都化作更远的星轨。
2024年度评论金奖空缺说明
经慎重决定,本届金奖遗憾空缺,评委会希望看到更具理论深度、批评锐度和思想厚度的作品。我们珍视所有参评者的努力,也相信这个暂时的留白,将激励更优秀的评论诞生。中国科幻的发展需要批评与创作比翼齐飞,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领域的突破与成长。
2022-2024年度新星金奖颁奖词
碳基处理器从年幼时对科幻的朦胧憧憬出发,如今在多项科幻赛事上崭露头角。他营造充满陌生感和惊奇感的科幻奇观,在紧扣现实的基础上,探讨了宿命、人机伦理等深刻主题,引发读者思考。他的作品在新一代科幻作者中凸显出独特性和先锋性,我们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2024年度FPS科幻手游品牌奖颁奖词
《穿越火线:枪战王者》深度融合科幻题材与互动娱乐,以创新玩法和技术实践,有力推动了科幻文化赋能游戏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表彰其在拓展科幻产业化维度及强化国际影响力方面的卓越贡献,特授予2024年度FPS科幻手游品牌奖。
特别贡献奖颁奖词
自2019年起微博、新浪网对华语科幻星云奖提供全方位的媒体支持。从第十五届至今,微博读书持续扛起大梁,以数字之翼将星云奖的故事传递至浩瀚时空的每一个角落,显著推动了华语科幻的传播与普及。特此授予微博读书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特别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