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为期七天的第35届香港书展落下帷幕。这场以“饮食文化·未来生活”为主题的文化盛宴中,四川作为内地展区主题省,以“巴蜀文脉润香江,川港书韵共流长”为核心,用600余种精品图书、240余种特色文创与20余场非遗展演,为香港市民与全球读者铺开了一幅“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文化长卷。
文化共鸣:赏“锦绣”享“安逸”
步入四川主题馆,宛如踏入流动的巴蜀文化长河。图书区里,《遇见三星堆》《蜀道遗产丛书》解码古蜀文明,“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里的川菜、川酒、川剧,与书展“饮食文化”主题相映成趣;融合区尤为吸睛,熊猫玩偶、蜀绣丝巾、三星堆饰品,每一件都藏着巴蜀灵秀……当展区启幕时,也同步启动了川港文化共鸣的开关。
“变脸!”随着观众的惊呼,川剧演员衣袖翻飞间,脸谱已从红色变为蓝色。许多香港市民盯着这瞬间的变幻,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太神奇了,这是怎么做到的?”祖籍四川的陈老伯则在长嘴壶茶艺表演前驻足良久,看着茶艺师手持一米多长的铜壶辗转腾挪,滚烫的茶水精准注入小巧茶杯却滴水不洒,他指着展台上的黄老五花生酥、绵阳米粉笑道:“这茶配着家乡味,就回到了成都的老茶馆。”
从蜀绣艺人教香港中学生绣熊猫,到小朋友在互动问答中脆生生答出“川剧三绝”,文化的共鸣在细节里流淌。正如四川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所说:“每一本书、每一件文创,都在诉说‘锦绣天府’的多元与‘安逸四川’的烟火。”
熊猫为媒:川港合作结出盛夏果实
书展期间,川港“熊猫文化”合作新书发布暨第二届“金熊猫奖”推介会成了焦点。新华文轩与联合出版集团联手推出的《你不知道的大熊猫》《一本书读懂大熊猫!竹林盟主趣味百科》繁体版,为香港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窗。“大熊猫是连接川港的纽带,”新华文轩副总经理胡巍的话里满是期许,而联合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家驹则回忆起油麻地中华书局的熊猫主题专区:“四川文创在香港很受欢迎,这只是开始。”
合作不止于图书。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川港影视合作大有可为。”他提到四川诞生的《哪吒》等超级IP,更期待9月成都的第二届金熊猫奖:“希望香港业界多参与,和全球同行携手创作出走向世界的作品。”李家驹则看中金熊猫奖与出版的结合:“好书能变影视IP,IP能再开发,这是双向的机遇。”
从2023年川港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到如今熊猫图书繁体版落地,再到金熊猫奖预热,两地的文化纽带越系越紧。正如活动现场暖场宣传片里的画面:中外影人交流、颁奖盛典灯光与成都街头灯火交织,预示着更多跨越山海的合作正在酝酿。
4万观众热情参与:文化声浪里的未来伏笔
这场文化盛宴的热度,藏在数据与反馈里。约4万香港市民读者走进四川馆观赏长嘴壶茶艺等四川特色非遗展演。
“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分享会上,《川剧卷》与喜爱粤剧的香港观众产生共鸣;“东坡美学”主题对谈中,四川省社科院专家吟诵的“但愿人长久”与现场的粤语点赞碰撞出奇妙回响;“中国科幻创作与出版交流”活动里,《科幻世界》相关负责人提到的“成都科幻之都”建设,让香港读者看到四川文化的多元活力……
落幕不是终点。新华文轩参展代表透露,川港每年有60余项图书版权合作,天府书展已连续两年在港设分展场。未来,或许会有川港合创的熊猫绘本,或许会有川剧与粤剧的同台,更会有金熊猫奖架起的全球影视桥梁。
当香江的灯火送别书展的最后一位读者,四川展区里的蜀绣纹饰与熊猫玩偶,早已成了两地文化交融的鲜活注脚。正如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方舜文所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川港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