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消息 7月15日上午,中国作协召开的“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通过现场及线上视频方式举行,中国作协为主会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协设分会场。
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会场
本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积极推进决胜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创作”“提高站位,深入生活,充分认识十八大以来中国乡村的历史性变化和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发展前景”“发扬乡村题材写作的优良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塑造新人,书写新史诗”。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会上发表讲话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会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主持会议。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出席会议。首都文学界代表、中国作协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了现场会议。各地作协负责同志、作家和评论家代表在线参会。
会上,阿来、欧阳黔森、蒋巍、孟繁华、赵德发、施战军、纪红建、刘大先、贾平凹等9位作家、评论家先后在会上发言。
铁凝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讲话。铁凝表示,无论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还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中国作家从未缺席,是在场者、参与者,是满怀激情的书写者。这也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一直立于时代潮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一道前进。特别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和民族的危急时刻,中国作家以笔为旗,书写了一部部反映人民心声、凝聚人民力量的优秀作品,为人民的奋斗、民族的奋进留下了炽热而凝重的记录。近年来,反映脱贫攻坚伟大斗争、反映新时代乡村面貌的文学作品正在形成创作潮流,一大批优秀报告文学领风气之先,一批小说获得广泛关注。但这还仅仅是开始,更高的山峰等着我们去攀登。
铁凝表示,新时代的中国作家要做到登高望远,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正如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让我们的前辈作家们获得了认识时代的思想武器一样,这是我们这一代作家认识我们这个时代、理解我们的生活的思想武器。
铁凝强调,中国的根在乡村。文学作品里的一个个乡村,其实就是中国的缩影,不懂得中国农民就不懂得中国。一种新的乡村正在这个时代形成和崛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是一场改变中国乡村面貌的伟大社会实践,对中国、对全人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正在亿万民众中创造着无数新的“伟大人物”,书写这样的新人、塑造这样的新人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光荣使命。新的时代内容需要新的形式,如何为新时代的乡村现实、为无数“新人”的人生寻找“适配”的表达,这是每一位乡村题材作品的写作者都应当认真思考、不懈探索的课题。
铁凝最后强调,新时代磅礴澎湃的精神气象,恢弘壮阔的历史前景正在我们眼前展开,在祖国大地上,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远远超出了我们已有的文学经验,为文学创作敞开着天高地阔的无限可能。在这激动人心的历史进程中,广大中国作家一定能够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书写一部部新时代的“创业史”,登上风光无限的新高峰。
阿来在四川省作协分会场
会上,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作了题为《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将写成心未安》的发言。阿来曾于近两三年间深入大凉山贫困地区10余次,他从自身经历出发谈到,到脱贫攻坚现场,不是简单地去找一个写作题材,而是认知社会、向现实学习的一个好机会。通过学习多方面知识,以深入的方式体察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懂得一个曾经衰老的中国如何从物质到精神再度走向强盛的秘密。阿来希望,从事文学工作的人,要打开自己,形成纵深的历史观;打开自己,深入到脱贫攻坚现场,从活生生的现实和现实背后更丰富的社会,汲取养分,形成更纵深的历史观。写出好的作品,不辜负自己生活在现实如此丰富与伟大的时代。
图为四川省作协分会场
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省作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渌波,省作协二级巡视员罗勇,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主编龚学敏,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执行主编罗伟章,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省作协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在蓉作家、评论家代表和新闻界代表30余人在四川省作协分会场参加会议。
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座谈会会场
7月15日下午,“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座谈会”在成都举行。省作协主席阿来,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省作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出席会议。省作协二级巡视员罗勇主持会议。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主编龚学敏,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执行主编罗伟章,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及省作协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在蓉作家、评论家、新闻单位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
省作协主席阿来讲话
与会作家和评论家认真学习领会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精神和铁凝主席讲话精神,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四川新时代乡村题材文学创作。作家、评论家代表蒋蓝、刘裕国、向以鲜、王国平、白浩、李明春、向荣、马平、罗伟章、龚学敏等结合自身创作实际,就新时代乡村题材书写先后在会上交流发言。
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讲话
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主编龚学敏发言
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执行主编罗伟章发言
省作协创研室主任、作家马平发言
作家蒋蓝发言
评论家白浩发言
作家王国平发言
诗人、评论家向以鲜发言
作家、记者刘裕国发言
评论家向荣发言
作家李明春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乡村题材创作在四川有着伟大而优良的传统,近年来,四川广大作家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特别是积极投身文学扶贫“万千百十”活动,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开拓乡村题材疆域,探掘人性情怀,创作出一批富有具有时代精神、四川特色的文学佳作。如何继承、发扬四川乡村题材创作的优良传统,书写新时代乡村,推出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值得当今每位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
阿来在听取10位作家、评论家代表发言后讲话。阿来表示,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要避免就事论事,要打破唯题材论;强调注重文体与修辞问题,要有新的文学表达、新的文体、新的修辞方式与新时代乡村题材相匹配,努力锻造新时代文学精品佳作。
会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是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题材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新时代的四川乡村,是一片充满开放性、包容性和变化性的广阔空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学富矿。新时代的四川作家,应成为激情昂扬的书写者,不断展开对乡村的再认知以及美学的再创造,创造出更多展现时代精神的乡村“新人”形象,努力讲好新时代的四川乡村故事,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学作品。
( 梁曌 骆驼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