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3596518976210.jpg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1月14日,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将在平遥古城拉开大幕。本届电影展特别与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合作,增设产业单元“迁徙计划·从文学到电影Literary Picturized Project (LPP)”,为电影产业推荐最新的、具有电影改编潜力的文学作品,为文学作品提供影视化合作与孵化平台。

在提前公布的推荐作品名单中,四川作家杜阳林的长篇小说《惊蛰》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四川凉山彝族女作家冯良的长篇小说《翻过瓦吉姆梁子》入选。

1673596519265805.jpg

据悉,“迁徙计划·从文学到电影”单元旨在打通文学与影视圈,促进文学与影视领域的融合接轨与产业合作,推动文学作品向影视转化。

本单元特别邀请李敬泽、何向阳、李修文、杨庆祥等作家、诗人、编剧、导演等组成推荐委员会,由诗人、评论家欧阳江河担任策划顾问,联合《收获》《十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中国作家协会下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单位,推荐最终入围文学作品,在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进行影视合作推介。

此次共有18部作品获得该单元推荐,囊括了近年来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学精品创作,体裁以中、长篇小说为主,题材涵盖悬疑、爱情、历史等多个类型,均具有电影或剧集改编潜力,且尚未进行任何影视化开发。

推荐名单上,既有王安忆、叶弥、刘亮程等文坛老将,葛亮、田耳、笛安等中青年实力派,也有杜阳林、张玲玲、林棹等后起之秀,还有像冯良这样的少数民族优秀作家。

其中,四川作家杜阳林的长篇小说《惊蛰》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7月首印推出,曾创下一年期间加印11次的记录,成为出版市场一匹畅销黑马。去年8月,俄文版《惊蛰》还与莫言的格鲁吉亚文《蛙》一起入选2022年“丝路书香工程”项目。

《惊蛰》是作家杜阳林首部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以一个少年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时代变革中的中国乡村精神、物质生活的嬗变,是一部关于乡村命运变迁的史诗。

听闻《惊蛰》获推荐,杜阳林感谢推荐委员会的鼓励与肯定,他认为,影视作为一种强大的视听媒介,为小说插上了“视听”的翅膀,已成为小说原著传播的重要途径。他更坦言自己对这部小说有很深的情义和情结,“因为流淌其中的,有我们这一代人过往的生命体验。在写作过程中,随着情节的展开,我的面前也会出现一帧一帧画面,如同我走到小说人物中间,和他们一道感受悲欢喜乐,度过小说中的时间和人物的命运起伏。”

杜阳林透露,他也曾偶尔心念一动,忍不住思忖,如果有朝一日,《惊蛰》得以影视化传播,它会是什么样子呢?而今,梦想即将照进现实,他非常期待,“希望影视作品的《惊蛰》,更加直观呈现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对年轻一代产生正向作用。”

除杜阳林之外,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女作家冯良的长篇小说《翻过瓦吉姆梁子》也获推荐。2022年2月,该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入选出版业“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

《翻过瓦吉姆梁子》讲述一个优秀善良的彝族青年阿合,和与他有着种种前缘的彝族女子史尼在北京打拼的故事。

当川观新闻记者与冯良分享这一消息时,冯良很惊喜:“很开心能入选迁徙计划。我17岁离开凉山老家后,在西藏、在北京生活、工作40余年,但与凉山的相随毫无疏离,反而在另一个空间里与凉山的山水、人和故事有更强烈的同频共振。这个作品入选迁徙计划,让凉山与山外的故事有机会能被更多人看到,作为作者和一个凉山人,我感到不胜荣幸和欣慰!感谢出版社和主办方!”

谈及《翻过瓦吉姆梁子》未来影视化道路,冯良表示非常期待,“目前表现凉山的影视作品还比较少,希望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冯良认为,影视是一个综合艺术,它的表现形式更加立体,影视化的过程,是作品的再次创作,能给读者带来更生动的视听触摸,随着人物的成长和故事发展,将观者带入凉山和山外世界的空间切换,更大程度地提升原作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这部小说能登上银幕,它将是一个明亮的作品。”

据了解,推介作品代表将受邀出席平遥国际电影展,面向影视版权采购机构、版权项目开发机构、制片公司、制片人、编剧、导演、销售商、发行机构等产业人士进行作品推介,并参加电影展相关官方活动。此外,平遥国际电影展将为入围作品提供专门的洽谈空间,为作品代表和影视行业人士提供一对一的洽谈交流机会。

167359652141278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