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熊猫日记》系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片绿洲。这套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精心创作的图画书,不仅承载着知识与智慧,更蕴含着情感与文化的传承。本文将通过创作动因、创作技法、思想感情等角度切入,探索杨红樱笔下的世界,审视这部作品在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中的地位和价值意义,并对未来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具有的可能空间进行探析。


关键词:杨红樱;儿童文学;《熊猫日记》;创作论

 

《熊猫日记》是一套融认知、科普启蒙、传统文化、情商培养于一体的启蒙图画书,共四十册,分《春天的故事》《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四辑,每辑十册。全书以一只名叫咪咪的大熊猫为主角,以日记体的形式,融入了新奇有趣、丰富多彩的知识。

《熊猫日记》是杨红樱首次为学龄前儿童创作的作品,在其创作生涯中具有开拓意义:该系列选取了颇具地域属性和中国标识的熊猫作为主人公,是一个崭新的形象,其特征与生命力值得观照与辨析;《熊猫日记》中的四十个小故事虽仍以亲子教育、知识普及为重心,但基本脱离了既往小说的校园环境,其创作构思、创作手法还有待梳理、总结。此外,《熊猫日记》除在国内有较高销量外,在国际范围也有一定影响,其AR版权输出是中国作家作品首次以AR动画立体形态走向国际。

综论《熊猫日记》,不仅是对杨红樱新作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又可对未来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具有的可能空间进行探析。


一、《熊猫日记》的创作动因

2019年11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熊猫日记》的第一辑《春天的故事》,至2023年第四辑《冬天的故事》正式出版,前后四年间,杨红樱这一套以国宝大熊猫为载体的新作,陆陆续续走进了千家万户。

要谈《熊猫日记》,就要先谈杨红樱创作《熊猫日记》的动因。笔者以为,其动因要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来探析。

一是题材,即杨红樱为什么要选大熊猫作为主题形象。

杨红樱是“老成都”,她创作的所有作品,或多或少都有“老成都”的文化底色。杨红樱出生在成都市区骡马市的羊市街,也曾在桂王桥、抚琴一带居住过。成都典型的文化符号,在她的笔下都是那样栩栩如生、充满诗意:银杏、盖碗茶、串串香、西郊的油菜花、龙泉驿的桃花……当然,也会有“大熊猫”。

“大熊猫”是杨红樱不可或缺的写作素材。在初入写作行列时,杨红樱的童话里就有大熊猫的身影。后来,无论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里的《寻找大熊猫》,还是《笑猫日记》里的“熊猫表哥”“大熊猫的恋爱季节”,大熊猫的可爱形象,都因为杨红樱的描写更加活泼可人。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寻找大熊猫》。

早在2005年,杨红樱出版的《寻找大熊猫》,讲述了马小跳在暑假和唐飞跟随唐飞的舅舅(研究熊猫的博士)、美国摄影家一起来到藏龙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寻找野生大熊猫的故事。《寻找大熊猫》包含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繁殖、保护现状的详细描写,可见那时杨红樱对大熊猫已经非常熟悉,而且有自己的见解和研究。

概言之,杨红樱作为成都人,向来喜欢大熊猫,且在创作《熊猫日记》之前已经就大熊猫题材创作过较多作品,熟稔大熊猫的综合知识。无论是出于感情倾向还是既往积淀侧重,杨红樱选择大熊猫作为主题形象,都是必然。

二是体裁,即杨红樱为什么放着轻车熟路的长篇小说不写,转向为孩子们写启蒙书。杨红樱自己曾说过,在为小学生创作《淘气包马小跳》和《笑猫日记》系列之后,她一直想用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人见人爱的熊猫,为学龄前儿童写一套巧妙融认知、教养和启蒙功能为一体的图画书——《熊猫日记》。能促使杨红樱说出这句话,绝非仅仅是喜欢大熊猫那么简单。

在杨红樱的创作理念中,有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一个叫“儿童本位”,一个叫“一切为了孩子”。所谓的“儿童本位”,就是杨红樱认为她的创作自始至终都是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的,这也是她的作品广受儿童欢迎的根本原因。还有一个概念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即不仅要把握好儿童的需求,还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已有的体裁,杨红樱会拓宽题材;尚缺的体裁,杨红樱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填补。回顾杨红樱的创作生涯,她的作品涵盖面非常广泛:小学生可以读,中学生可以读。可以说,很多孩子是读着《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上小学,中学时期读着《男生日记》或《女生日记》等作品解开了青春的密码。

不难发现,在过去的几十载光阴之中,杨红樱的文学成果里还缺乏专门为学龄前儿童创作的作品。对于杨红樱来说,这自然是一种遗憾。一方面,她的“儿童本位”理念促使她弥补这一类作品的缺失,为孩子创作,就要完整、全面地为他们服务;另一方面,“一切为了孩子”,就不能单单针对中小学生,在学龄前就播种文学的种子、美好的希冀也是应有之义。

当然,这部作品的问世还离不开出版界人士的推动。

关于《熊猫日记》的出版和海外推广,不得不提蒋博言公司的创始人James Bryant(中文名蒋博言,以下称吉姆)。与杨红樱合作之前,他通过数据分析,看到了中国童书市场强劲增长的活力,并关注到杨红樱。2019年夏,吉姆如愿以偿见到了杨红樱,杨红樱告诉吉姆,她一直想写《熊猫日记》。吉姆当即被这一选题立意所吸引,希望把这套书介绍给全世界小读者,随即签下了代理权。杨红樱受到鼓舞,加快了创作速度。同年秋,吉姆邀请国外出版界友人一起出席《熊猫日记》第一辑《春天的故事》新书发布会,当吉姆得知英国Inception公司正在寻找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做成数字AR效果的儿童读物时,他迅速与之洽谈,仅用了三个月就正式签约。就这样,《熊猫日记》一问世就名扬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