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作家简介:


https://www.sczjw.net.cn:443/cms-web/ueditor/download?id=980280765982490624


杨明强,作家,摄影家,知名媒体人。四川省直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招考委《招生考试报》原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秘书长。从事新闻采编30年,散文《老屋和炊烟》获第五届“四川散文奖”。


杨明强先生是四川省直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媒体人,也是一位资深的摄影家。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穿梭于文字与影像之间,用散文记录生活,用镜头捕捉时代。本次访谈围绕“散文写作中的镜头美:文字与光影的交融”这一主题,聆听杨明强先生分享他独特的创作经验与思考。


一、视觉转化文字:从摄影构图到散文灵感

杨明强先生首先谈到文学与摄影的相通性:“文学和摄影都属于艺术,艺术是相通的。”他坦言,自己常从摄影的构图中汲取散文创作的灵感。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和光影艺术,靠构图和用光打动人,而散文则以文字感染人,二者在选材、细节描摹等方面具有共同之处。

在创作过程中,他善于借助摄影的场景发现、构图和用光技巧来促进写作。“无论是风光还是人像摄影,首先要善于观察,选择典型的环境和典型的瞬间。”这种对典型瞬间和优美视角的捕捉,同样适用于散文创作中选材和视角的抉择。


https://www.sczjw.net.cn:443/cms-web/ueditor/download?id=980281262877491200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来与作家、摄影家、知名媒体人杨明强在一起


二、文字表现光影:散文中的焦距与景深

当被问及如何用文字表现摄影中的“焦距”“景深”和“光影层次”时,杨明强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可以借鉴摄影中的用光、调焦距、调整景深以及光影层次的处理手法。

“在写作中如何选取特定的场景?选取场景时也该有特写、中景和远景的区分。”他解释道,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风光描摹,这种层次感的处理都是相似相通的。通过文字的安排和节奏的控制,散文能够呈现出如摄影作品般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视觉韵律。


三、四川风土:在记录与抒情之间平衡

作为一名长期描写四川风土人情的作家,杨明强先生在平衡摄影的直观记录与文学的情感提炼方面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摄影创作,最重要的是善于观察、思考和体验,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在抓住了特点之后,表现的方式也很重要。”他强调,这需要文字基本功和表达素养,同时要能够抓住特点,引起读者的兴趣。“展示出来后,还要进行深度加工,由表及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展示一种哲学思想。”


四、超越表面:让散文画面透出情感与哲思

针对散文“镜头美”容易流于表面描写的问题,杨明强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散文创作不能等同于风光摄影的外在影像,而应该通过文字不断提升作品的境界。

“通过深度加工,可以由表及里,在此基础上发散开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些理性高度,也能展示一种哲学思想。”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加感染人,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不只是停留在画面美的层面。


五、给年轻写作者的建议:培养观察力与表达力

对于年轻写作者,杨明强先生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努力深入生活,在火热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然后再来表现生活。

二是多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获取间接经验。

三是深入生活,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生活。

四是善于选材,善于归纳,选取典型的有特色的人或物进行写作。

五是不断锤炼语言文字功夫,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他还特别强调“博采众善”的重要性:“先师古,后变古。以古为师,向古今中外的文化名流学习;然后在学习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https://www.sczjw.net.cn:443/cms-web/ueditor/download?id=980281710984347648杨明强先生与青年作者庄吉合照


创作人生:走过半生风雪,归来仍是少年

在访谈的最后,我们读到杨明强先生散文集《老屋和炊烟》后记中的话语:“走过半生风雪,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不仅是他创作态度的写照,也是他人生境界的体现。

从1984年大学毕业至今,杨明强先生走过了40年的创作生涯。如今荣休后的他,终于有了更多时间专注于阅读、写作和思考。他仍然保持着早睡早起的习惯,善于在夜深人静时捕捉灵感,在清晨起床后投入创作。

在他看来,散文创作需要秉持“记录生活需要真,传递生活需要善,表现生活需要美”的基本原则。只有将真善美融为一体,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甚至震撼人心的作品。

透过杨明强先生的分享,我们看到了一个创作者如何在不同艺术形式之间自由穿梭,如何将视觉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如何在记录与抒情之间找到平衡点。他的创作经验不仅为散文写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所有追求艺术表达的人指明了方向——在形式与内容、技巧与情感、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