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czjw.net.cn:443/cms-web/ueditor/download?id=978511769574621184


其一·蜀道烽烟

  

嘉陵江的波涛  

在1937年的秋风里翻涌  

草鞋丈量过川北的山脊  

每一道裂痕都是未说出口的告别——  

"前方吃紧!"  

军号将血性与担当吹成旗语

几十万川军  

把乡音嚼碎成弹壳里的誓言

 

三峡的雾遮不住枪声

纤绳勒进肩胛的沟壑  

担架上躺着破碎的月光  

却依然用脊梁托起  

淞沪、滕县、台儿庄的烈火  

谁说巴蜀只有温婉?  

看那嘉陵江畔的祠堂里

族谱上密密麻麻的名字  

每个笔画都浸透硝烟  

 

“母亲,儿在长沙吃雪”  

家书被炮火反复烘烤  

直到字迹蜷缩成焦土的颜色  

妻子在烛光下缝补的  

是浸血的绷带  

也是未缝完的鸳鸯枕套  

当麻鞋磨穿最后一片平原  

你的名字在阵亡名单上  

长成一株不倒的棕榈  

 

其二·燎原星火

  

成都平原的麦浪低伏  

像未寄出的家书颤抖  

妇救会纳的千层底走过雪山  

草鞋里缝进成都的绸缎  

茶馆说书人压低嗓音  

“鬼子的枪声离成都还有三天”  

街角的防空洞藏着  

油灯下绣荷包的少女  

与她未完成的婚约一同等待天明  

 

自贡盐井在战时加班加点  

盐水浸透了采盐工的号子  

每粒盐都带着井盐的咸  

和盐工脸上的汗  

运盐队绕过轰炸区  

把咸涩咽回喉咙  

留给前线的不是苦难  

而是舌尖的坚韧——  

“吃饱!才有劲打小鬼子!”  

 

《华西日报》油墨未干  

田汉的词与冼星海的谱  

在防空洞里排练  

戏台上穆桂英挂帅  

台下伤员绷带渗出血迹  

当《黄河大合唱》在锦江回响  

整个四川的灯火都在震颤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每个音符都带着四川的辣  

 

其三·丰碑不朽

  

人民公园的纪念碑  

雨滴在名字上织网  

穿校服的孩子跑过时  

刻痕会突然发烫  

八十年前的弹片  

依然在碑底深处发芽  

长出春天的杜鹃  

与永不凋零的白菊  

 

老茶馆的雕花窗棂  

藏着子弹的弧线  

说书人的醒木落下时  

整条街都屏住呼吸  

那些没写进史书的  

母亲们深夜缝补的疼痛  

妻子们等待的电报延误  

在纪念碑的裂缝里  

化作漫山遍野的三角梅  

 

今夜的成都平原万家灯火  

火锅店的蒸汽模糊了霓虹  

有人在酒杯里斟满月光  

轻轻碰杯——  

“敬所有未曾谋面的英雄”  

岷江的水依然向东  

携带嘉陵江、沱江、涪江的呐喊  

在入海口  

凝成一座透明的纪念碑  

刻着所有沉默的名字


(作者简介:邓安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文集《生命的行走》、诗集《青春如丧》、评论集《文艺的立面与审美》等多部。小说《勐岗小镇》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征文二等奖、第二届三星堆文艺奖,散文《庄子的幽微之光》获首届庄子杯散文奖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