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有灵,草木含章。

身心劳顿之余,我常行于阡陌,观四时之变,感万物生息。又因卑微的生长阅历,以至于多愁善感,须眉身女人心,所以或云起陇上,或星垂平野,都能在心中激荡起或深或浅的联想与涟漪。加上我喜欢涂鸦,若有时间,便会情不自禁地将心中的这些小感受予以记述,或松涛振壑,或月涌大江,便得以浅拙地再现。

大地的风骨,亦然。

大地的风骨,也是风景,一种昂然的风景。

论风景,可以这样说:风景无处不在,风景又无处在。

在与不在,全然因人。因人之情感共振,因人之足迹涉猎。

散文集《大地的风骨》,是一部行走的散文集,不仅是足迹的行走,也是心灵的行走,传承的行走,在祖国大地秀美的河山中行走,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行走,在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中行走,在中国人民不屈的风骨中行走。

风骨于人,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灵魂。

风骨之于大地,亦然。

行走,是一种力量的驱使,或情感的牵挂,或灵魂的归依。力量的驱使,是我需要;情感的牵挂,是我愿意;灵魂的归依,是我喜欢。

 

“与石对望,能令人淡看人世,一如太上隐者。

或能禅定道品,无漏诸善,知悉敬畏,感染风骨。

与石对望,也是身居高楼跟大地情牵,去却虚妄,感大地之恩。

因为戴天履地,我不能忘乎所以。”(——《大地的风骨》)

这是一种力量让我油然感受大地,并于此自炼风骨。

 

“在故乡,我时常深情地注视絮飞的芭茅花,它多像从故乡出去求学、打工的乡亲啊,无足轻重地随风浪迹的命运,如我之情感漂流与飘零,定不会剜痛谁的心。

慈祥与贫瘠无关,与爱有关。多少时候,我都想在光鲜的人丛中大声喊一声母亲,你这位头插狗尾巴草只会生养红苕苞谷的故乡。”(——《爱怨大通》)

这是情感的牵挂,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我的遗忘从未占有遗忘,野火春风草离离。

 

“历史亦如长江水,或者秋月春风,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有情又无情。

无论有情还是无情,倒也说明了一个真理,淡泊宁静才是历史始终的流向,所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清流如许》)

拥抱大地,一袭袭芬芳浸心脾,一层层舒洁醉春风。形神澄澈,浮垢自去,这当是我们所追求的灵魂停泊的理想港湾。

……

行走之于足迹、心灵,或传承,都比较辛苦,都比较累。不过,辛苦与累倘因为爱,那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当风霜履迹,皆化笔端毫痕;俯仰山河,尽归楮素清流之后。这世间之事,莫不如此。

《大地的风骨》中的文章,多发于名刊大刊,被选载,或选入权威年度散文集。文字尚雅,文调亦纯,意韵还婉,或能令知文者以共情,于闲读中享宁静。

《大地的风骨》不仅是一部描写风景、书写情感、感悟人生、荡涤尘浊、怡情悦性的散文集,也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散文集。

山川形胜,天地灵气,非游目骋怀者不可得;人文渊薮,风骨清流,非躬行践履者不能承。斯文虽陋,幸承天地之魂、古今之脉,唯以寸心叩苍茫,寸步量风骨。

这里还要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的老师们!江南文脉,淮水汤汤。拙著《大地的风骨》承蒙出版,且设计得大气、漂亮,风格也与书之内容极为契合,可谓素雅函套若河岳初开,写意题笺似水墨苍崖,一帧帧山水,一页页烟霞,竟是将大地的风骨、江河的呼吸都装订成可触摸的诗行。

幸甚!

                                  ——2025年3月11日于成都胜寒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