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历来是智慧的象征。每个棋子的摆放都是人之智慧。所以自古以来,围棋都为棋者抹上一层不凡的气质。

我初次了解围棋,是在五六岁时。棋场的工作人员站在路边,身前竖着一块棋盘,上面的黑白子则覆上了灰太狼与喜羊羊的贴纸。我被贴纸吸引,于是走过去瞧瞧。工作人员使用这些棋子讲解围棋的概念:“灰太狼把喜羊羊围起来了,那喜羊羊是不是就被吃掉了?”说罢提起了白子。我的眼睛顿时挪不开了,看到最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喜羊羊奋起抵抗竟然托起了半壁江山,把灰太狼打压得溃不成军。太有趣了!从此我便开始了我的围棋学习。

入门围棋并不容易。我的喜羊羊经常被灰太狼驱赶得溃不成军。开始的时候,我完全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棋局还没有最终尘埃落定,但是眼泪先落了下来,然后再也无心进行棋局,胡乱把棋盘一阵梭哈,扬长而去,心里却久久不能释怀。也曾经停止学习一段时间。

直到有一天,我在文章中读到了这样的一段话:“古人喜欢坐谈对弈,那是极大的享受。两人盘腿而坐,敲击着棋盘,时而皱眉吟思,时而托腮细想。棋盘上,黑白棋子交错有致地摆满了整个棋盘,但还未分出个胜负来。前者一幅绅士风范,两手一摊说道:“罢了,这棋越下越无趣。”后者像个谦逊子弟,仔细揣摩棋盘棋子的可循规律,最后向前者递上一杯茶水说道:“前辈,这番领教了。”哦,原来如此。这棋就像这人生,飘飘然者定不能成事,谦虚好学者必能从中受益,有所长进。

我醍醐灌顶,原来围棋的真谛不在于非要你输我赢,而是包孕了成长,饱含着人生的道理。落棋的每一步,亦如人生的每一步。方寸的棋盘,一如微缩的人生。

悟到了这一点,我渐渐沉下心来……渐渐有所增益……

在一次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薄雾,洒下斑驳光影。我端坐在棋盘前,在这方寸之间寻找着独属于我的世界。四周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与远处树叶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我放下了一切凡尘杂念,心跳声逐渐变得清晰,脑海中除了棋与自我,再无杂念。在这个过程中,“放下”的心境让我在对弈中更加专注,也更适应对手的变化。

“放下”不止在对弈上,更是在生活中。走的太快,忽略了路边的风景;想要的太多,却失落了最珍贵的心情。漫步在历史的沙滩上,那些亮晶晶的贝壳上写满了和而不同的故事:那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的《将相和》的美谈;那惊心动魄的万隆会议,那沁人心扉的“求同存异”……多好的诠释了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的和谐场面。

棋在棋场,人在情场,在纷杂的百味世界中,用围棋哲学保其本真。个中滋味,须仔细品味。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外国语学校初二十班学生   指导教师: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