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一辆小轿车驶进了老屋的院落。打开车门,我又看见了这熟悉的地方。在老屋后的竹林里游玩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
从第一次在老屋后与竹邂逅之后,竹林就成了我每次回去的必经之地。夏季芒种时节,爷爷同父母一起去田里照顾庄稼,我则在竹林里四处闲逛 。清晨的竹林是个美丽的地方。紫气东来,一团乳白色的薄雾笼罩其上,仿佛梦境一般。当一缕阳光射穿竹林的间隙,透过竹枝上的露珠,照出斑驳的影子。伴随着轻拂的风,竹林摇曳,气氛祥和而宁静。
竹林中有三种竹子。一种是生长于土石上的竹子,躯体硬瘦,枝干枯焦,如古战士。另一种是生长于水旁的竹子,其性柔而婉顺,枝叶稀疏,是翩翩君子。还有一种是最受我喜爱和最常见的类型,生长于土石之间的竹子,不骄不躁,根干茎圆,枝叶畅茂,如仁人志士。
这些竹林中的竹子排列有序,矗立山间,颇有星罗棋布之感。却有一颗竹子比其他同类高出一头,直插云天,显在极为突兀。它是爷爷在我出生后不久种下的,与我同岁。可上次见到它,却并非这样。那是我回去过春节的时候,照例去竹林玩耍。第一次遇见那棵竹子。当时他还是很小,只比我高出一截。不像现在这般竹节分明,精神抖擞,尽显竹韵。
爷爷说:竹子是他专门为我种的。爷爷又说:我长大了以后就明白原因了。后来我从书里知道:竹无金银之气,与犀象之类迥然有别。文人雅士以此标榜,称竹器为雅器。苏东坡的“无竹令人俗”说明竹浩荡的胸怀。后人说竹劲节,清高堪比君子。君子如玉,君子如竹。竹之性:一直,二节,三谦。古人常用竹书写,为使其便于保存,常常烘干其内部水分,称之为汗青。南宋宰相文天祥,写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竹的忠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乃郑板桥所写,表达了竹不畏强权,任凭本心。这也是我爱竹恋竹的因由,我也想像竹一样。人间有道:正直才正大,品行好,有节操,还虚心,自然长长久久。
晚上我做了个梦,还是在第一次与它相识的场景。它们幻化成了一位翩翩君子,对着我盈盈一笑,缓缓吟道: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作者系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八年级十班学生 指导老师:蒲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