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照,濯锦之上;交相辉映,岸火流光;
粼粼盈盈,合江之亭;旧津更始,今日胜景;
饮锦水而诗文满心, 落彤笔期拾得一鳞。
——题记
与家人漫步于锦江河畔,走累了,便放慢脚步观赏这江边美景。一江一阁,一河一廊桥。此时那锦江河畔上的一阁一桥正相映成趣,一座雅朴的古亭立在江边,一座巨大火红的廊桥横跨两岸,“星临剑阁动,花落锦江流”,岸上游人如织,江上画舫如梭,岸边小吃街霓虹的招牌与廊桥上如昼的华灯错落地映在水中,被画舫划开碎成片片落光,却依然美得令人为之动容,于是我登临合江亭,只为赏这江上浮光。
合江亭,真是个好名字,像极了它那雅致的外形,幽雅,古色古香。它建于一千二百年前,于唐代贞元年间由川西节度使韦皋始建,北宋重建,并达到鼎盛,成为官民宴饮,市井游玩的热闹场所,一直到现在,历经流年的挫伤却依然保持着她的风骨,如同一位身披黑纱的少女,充满了神秘感,可却又并不隔绝喧嚣与尘世,就那么亭亭地立在这灯火冉冉的小吃街旁,游人之中,美得不可方物,却又可雅俗共赏。
又有一艘画舫从江上驶过了,我在人流中缓缓踱步至桥栏前,听着船上人们的笑语,皆为此景所动容,如今人们因为锦江码头的建成,能乘坐乌篷画舫从东门码头轻舟起航,能观赏到锦江两岸以江堤为画幕、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用光影勾勒出的动人故事,能在碧水轻漾中,细细品味老成都的生活美学。
我曾看见,水波轻漾,轻舟画舫在水面倒映出隽永的剪影;水天一色,青黛色的湖水倒映着天光云影;我曾看见几只白鹭在水面盘旋,几点莹白在青黛的水面盘旋,画面空灵如一方还没有被尘世玷污的净地;水面烟波浩渺,阳光从云端投下,于是光在水雾中又有了形状……我又看见,几个老人在河畔驻足观望,眉目间满是慈祥;几对情侣牵着手站在盈盈灯火下你侬我侬;几个孩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笑闹着在河岸边追逐;几个小贩满面红光地大声吆喝;廊桥上的人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着这美好的一刻——悠长人生与白首深情,都是岁月的善举。面对这温暖之景,我不禁恍然,想起了人们为这一方净土所做的贡献,眼前之景又添几分浓墨重彩,不禁感慨,生在如此盛世,幸甚至哉。
转头,发觉自己不知何时已被人流裹挟着站在了繁华的街道上,人们熙熙攘攘,说着亲切的家乡话慢慢走过,路上车水马龙,身边不时传来人们嬉笑之语,这其中,有稚童,有成人,有老人……人们依然在华灯下缓缓的向前走,于是河水奔流,得以见证人间在煌煌灯火中所有的温暖喧嚣与永恒不朽。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盛世如歌,曾经污浊的河水如今变成承载盛世繁华的码头,再也不会满是垃圾,带来的只有万家灯火,喧嚣人烟,前人的智慧与后世的繁华投射在这澄澈的河水上,于是江上落满了光。
回头,看见父母也一边谈笑一边走了过来,眼中似盛了漫漫灯火,望去,桥上花灯如昼,火红的灯影铺散在水中……江水漫漫,好似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它逝去,然而其上方,不知多少温暖的花灯在江面横跨而过,像一条闪着光的无尽长河,投射在水面之上,在那之中,人间的幸福和温暖皆在其中相聚……锦江浮光依旧,盛世华灯如昼。
(作者系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东湖校区 八年级六班学生 指导教师:尹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