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叶兆言全新长篇小说《璩家花园》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以南京城南一座老宅院即“璩家花园”两个家庭、三代人的生活轨迹为叙事主线,书写共和国七十余载平民生活史。在这个漫长的故事里,叶兆言融入自己半生的亲历、三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对文学的不懈探索。“《璩家花园》是我现有十四部长篇小说中体量最大、故事时间跨度最长的作品。”叶兆言说,“我一直蠢蠢欲动要写当代生活,现在终于写了。”
主角是个普通人:他的爱有着落,就是幸福的
全书十二章,故事在各个标志性的时间段之间穿插讲述市井生活群像,叶兆言以说书人的口吻,带读者穿梭在七十年大历史下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亦将绵密的地理风俗、城市建筑、民情风貌铺陈进时空的缝隙与褶皱里。从传呼电话到BP机,从粮票到外汇券,从友谊商店到金陵饭店璇宫,小切口叙事唤起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
叶兆言提到他的写法可谓是“化真实为真实”,“1954年俄语班开课,形势所需,一群英语特别好的人赶快学俄语。我在我祖父(叶圣陶)这一代人的生活里经常看到俄文和英文字典,他们通过这种办法来学俄文。”小说最初的书名是《缝纫机,蝴蝶牌》,这是父辈的记忆,“对于父母一代,缝纫机是一个很重要的物件,它曾经是中国妇女很重要的陪嫁”。
主人公璩天井生于1954年,他一生都在工厂里做钳工。叶兆言将自己四年的钳工经历融入了这个角色中,“我当年是个机修工,我一个特别好的师兄弟,他对一个女孩有了兴趣,我看着他从不敢追求,到追求,到追求成,然后结婚。结婚以后住在十几平方的房子里。多年后他太太去世了,他帮女儿带小孩,小孩越来越大,不需要他了,他就回到过去生活的房子里面。几十年以后回到过去的生活,我们可能觉得非常难,他很坦然。”这个真实事件成为《璩家花园》的人物故事主线。“他做钳工做了一辈子,爱一个女孩爱了一辈子。他懦弱不重要,他不成功也不重要。他的爱有着落,他就是幸福的。”
“我承认我写的也是‘人世间’”
看到《璩家花园》的内容,有人联想到梁晓声的《人世间》。对此,叶兆言说,“我承认我写的也是人世间,不同的作家眼中是不同的人世间。”叶兆言借这本书安放了自己及同代人七十年间的体验和感受,“小说中照例会有很多痛,很多苦涩,很多不可言说,我无意展示它们,渲染它们,只是在轻轻地抚摸,带着含笑的眼泪继续写。”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时代阅历,帮助年轻读者了解历史与当代社会。“我想把这本书留给女儿。希望有一天她会为此骄傲,自己的父亲竟然写了这样的一本书。这是我真正看家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