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文学川军新作
《晏阳初》
来源:四川作家网 编辑:梁曌 时间:2021-09-23

微信图片_20210923113302.jpg

《晏阳初》 

作者:苗勇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9月出版

ISBN:978-7-5207-2256-8

定价:82元

 

内容简介:

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三人被并称为“民国乡建三杰”。他们不仅同年出生,更都是民国时期那场规模大、时间长、波及面广、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有重大建树的杰出人物。本书以晏阳初一生拼搏奋进为主线,以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实践探索为副线,以爱国爱家爱平民为辅线,以饱满的激情、细腻婉约的笔触,艺术性地再现了晏阳初匍匐于大地、俯身于泥土、躬耕于陇田,无私奉献于中国和世界劳苦大众的史诗般的传奇一生。可以说,长篇传记《晏阳初》延续着一种精神,在让人全方位地了解这一场乡村变革的伟大实践的同时,还得以将这种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思想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以真诚和感人的文学方式流传下去,真正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特别是从晏阳初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到新时代投身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

 

作者简介:

苗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山民》《山韵》《丰碑》《小曲乱弹》《见证天使》《散落的文字》《生命芦山》《直面地震工会旗帜高高飘扬》《历史不会忘记》《曾溪口》等文学作品16部,先后荣获四川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梁斌长篇小说奖等。

 

推荐语:

你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和舒适的生活。然而你却毅然地离开了条件优越的环境,而走向民间,走向农村,无私地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自己的祖国成千上万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从未进过校门,因贫困和目不识丁,他们世世代代任人摆布。你已经准备了一套不但能在中国。而且能为世界任何地方贫民改善生活,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你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赛珍珠

 

晏阳初是一位有才干的学者、 一个有独创的教育家、一个勤奋的作家、一个能激励人心的中英文演说家,也和是一位有生气的知识分子,在保守的亚洲是很少见的。他有敏捷的思路,有创造力,有发明才能和想象力。他还是个组织者,是个实干的思想家、活跃的执行者。——埃德加·斯诺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乡村建设中,晏阳初立足以民为本的价值信仰,推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实践。他认为,推进中国社会改造与发展的可持续的基础,在于培育思想觉醒、权利自主、组织化的新民,成为乡村改造的主体。而这又需要兼具现代科学知识与世界眼光的乡建人才到人民中间去。他所提出的人的建设问题以及在实践中创制的农村综合改造方案,不仅是平教运动与乡村建设的工作核心,也是今天的中国远未完成的事业。——钱理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乡村建设这个思想是梁漱溟、晏阳初这批前辈在无数失败中总结出来的:要跟农民打交道,就不能激进。须知:到农村去,就得先变成农民思维。如同晏阳初说,要丢掉西洋眼睛、东洋眼镜,换上农民眼镜!——温铁军(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

 

晏阳初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当我们回望20世纪的中国时,能够使心灵感到温暖的少数几束光中的一束。今天,中国并没有从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走出来,广大的农村许多地方“愚、穷、弱、私”仍是主旋律,民智尚未全然开化,民力没有得到足够发挥,而民主的建立更是任重道远。因此当我们展望更远的未来,这束光的亮度尤令人兴奋不已,这一思想不应从我们的天空遁迹。——邱建生(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总干事,福建农林大学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中心副主任)

 

目    录:

推荐序一 我读晏阳初 钱理群

推荐序二 为和平而教育世界 晏鸿国

第一章 少年求学 寒门男儿初长成

第二章 赴法援教 立志终身为平民

第三章 总会成立 茫茫海宇结同仁

第四章 广传薪火 丹心一片赤子情

第五章 落户农村 开发脑矿得真经

第六章 定县模式 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七章 走出国门 誓除天下文盲

第八章 举世瞩目 功业千秋成伟人

第九章 心系故园 此生绵绵无穷尽

附录 千秋功业泽后世

后记 仰望晏阳初

 

精彩文摘:

序二:为和平而教育世界

近日,作家苗勇撰写的长篇传记小说《晏阳初》即将付梓,索序于我,甚感欣慰。苗勇作为巴山儿女,曾在巴中工作多年,算是旧识。我知道他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也斩获了多个文学大奖,颇有实力。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走出巴中以后能在政事繁忙之余,继续投身于晏阳初的研究与创作,并以小说的形式向世人系统讲述晏阳初的故事,传播晏阳初思想。对晏氏研究及其精神传播而言,这实乃一大幸事。同时,古今中外许多地方,皆因为历史事件或文化名人而誉满世界,引来八方宾朋探幽揽胜。像山东曲阜的孔庙、浙江兰溪的诸葛村、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四川江油的李白故居,皆因名人而彰显天下。我想,除了缅怀、继承和发扬晏先生的精神外,苗勇未尝没有张扬巴中人文之意。

作为一个专职研究晏阳初长达四十余年的晏氏后人,我心里认为,要写好晏阳初,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外,还必须博学多才,有浓厚的感情。于是,我带着苛求的眼光先睹了苗勇先生的新作《晏阳初》。不看则已,一看还真的放不下手,先后读了六七遍,越看越高兴,让我这个“专家”眼前一亮、拍案叫绝。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作家苗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济世情怀,看到了身着粗布长衫还是少年的晏先生背负简单行囊,身怀救世之志,沿着茫茫蜀道,越过巍峨的米仓山,从蜿蜒曲折的巴河畔出发,跨过崇山峻岭,远涉重洋,求学美国,学成归来扎根定县,再把产生于中国大地的“定县经验”推向世界。晏先生身上闪耀着他用一生时光,如苦行僧般布道平民的圣性光芒。

小说文笔优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考证严密,可读性强,是纪念晏先生,继承和发扬晏先生精神的最好方式。好话说多了,难免有溢美之嫌,作品优劣我想让读者评判。下面,作为一个专门从事晏阳初研究的老研究者,就我知道的晏阳初概述如下,以飨读者。

晏阳初,一位艰辛的跋涉者。1890年,晏阳初生于四川巴中县城一宿儒之家。幼入私垫习诵“四书五经”;1907年赴阆中天道学堂学习西学,毕业后进修于成都华美高等学校;1913年考入香港圣保罗书院;191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毕业后的第二天便登上海轮,去法国普兰(Bologue)为中国劳工服务,亲眼见到了华工无知无识的窘境,遂萌生了为劳苦大众脱贫治愚的理想。1920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回到中国,并于1923年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长,开始了他在中国长达20余年的平民教育运动。从此,这位从大巴山深处走出来的平民子弟,找到了一种感觉,成就了一种境界。从20世纪初叶至1990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先后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从事平民教育运动,获得了世界认可。“言人之所未言,道人之所未道”,晏阳初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或晨光熹微,或夜阑人静,或跋山涉水,或辗转南北,用他的执着,他的挚情,铺出了一畦畦绿韵悠悠的田园。鲁迅先生曾自喻为“人民大众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晏阳初先生追求的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1929年,他举家迁往定县,领导整个试验,一干就是近10年,探索出了“定县经验”,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沙里藏金,细淘始见;庭前磨玉,勤琢方成”。

晏阳初,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70余年,以深遂的目光,从高远的角度,以鸟瞰的方式,毕生的热血,凸显涌动世界平民教育的滚滚春潮,将如何提高平民素质的全景图展现在世人面前,启迪后人继承和弘扬。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不是一般的教育思想,而是宏观上的大教育思想,其内容涉及经济、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教育的形式包括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教育的对象则将男女老少尽囊其中,而重点则是受苦受难的农民和社会基层的城市平民阶层。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一是有着空前先进性和超前性的人才观。他要求学生具有劳动者的体力、专家的知识、教育者的态度、科学家的头脑、创造者的气魄、宗教家的精神,还特别注意对学生道德情操和能力的培养,提倡“四自”,即自习,培养知识力;自给,培养生产力;自强,培养健康的体力;自治,培养纪律和战斗力。他要求学生“其他差一点没关系,‘四力’兼备和‘人格’上一定不能打折扣”。二是具有完备和可操作的平民教育体系。晏阳初先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从开办平民学校,以教授“千字课”为主“除文盲”的初级阶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体系:教育的对象由城市平民变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教育的内容由单纯的读书识字转为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等四大教育;教育的方式也从单纯的学校式教育发展为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被称为“定县经验”的核心,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精髓,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等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晏阳初先生“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思想具有全面性和全局性。什么叫“新民”?晏先生解释:“必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团结力,‘四力’皆备才叫新民。”由此可见,平民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晏阳初的“平教”理论是教育史上的一面旗帜,是教育史上的一个精神符号,也是巴山儿女的光荣和骄傲。

晏阳初,一位可敬的爱国人士。一个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的平民子弟,成为蜚声世界的伟人,几多艰难曲折,几多荣辱兴衰。是什么支持他含着眼泪,咬着牙关,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是什么鼓励他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矢志不渝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是他对劳苦大众深沉的爱,是他对祖国的拳拳忠诚。“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坚定信念, “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在法国为劳工服务、在法国华工营发现“苦力之苦,苦力之力”,为祖国争光,为抗日奔走、争民族解放,靠募捐兴学、为强国奠基,都体现了晏先生拳拳赤子心,涓涓爱国情。巴中人民深深地挚爱着晏先生,晏先生更是眷恋着这片故土,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他的情。正如晏先生所说:“尽管我四海为家,有时午夜梦回,难免乡思万缕。”故乡巴中,永远是老人心里最柔软的部位,乡愁无时无刻不在牵萦着他。这里有他童年的快乐时光,有他日夜思念的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把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化作了更加勤奋的劳作,为普天下苦难的劳苦大众尽瘁劳神。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世界上赢得了极大的荣誉。晏阳初还获得过耶鲁大学等九所大学的荣誉学位;菲律宾麦格塞奖和金心奖章、危地马拉国鸟勋章、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大奖章和里根总统颁发的杜绝饥饿终生成就奖。美国里根总统称赞晏阳初:“漫漫数十年,为那些积弱贫困地区及偏远地区的人,创立了自我拯救的思想。为服务发展中国家孤落山村和广大乡村的农业、公共卫生、教育事业,您开创新道……您的工作一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开发道路……您为免除人类愚味和贫困所做出的贡献是您赐予未来一代最宝贵的财富。”

晏阳初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正是由于他奉行了那句砥砺终身,目前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名言:“……我对我的上帝和生我养我的土地起誓:我将用我的双手和灵魂投入工作,直到打碎将我们的人民束缚在贫困、无知、疾病和自私之中的锁链……”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当前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国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巨变,先生有知,当含笑九泉。长篇传记小说《晏阳初》此时面世,正适其时,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对小说的阅读,了解先生事迹,洞悉先生推行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传承他的裕民理想,进而积极献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矢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晏鸿国,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名誉院长、晏阳初博物馆名誉馆长。)

上一篇:《桑田日暖》
下一篇:《水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