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司马曙老先生的《喜外弟卢纶见宿》,其中有两句满是凄惋哀叹,把人拉扯的情绪瞬间坠入焦虑悲戚的黑洞之中。“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人生几何,岁月悠悠,怎奈黄叶散尽,白头已近暮桑,似乎该扼腕叹息命数将尽。其实不然,黄叶之后迎春窜新芽,冠绿枝翠,生命再度绽放,“老树春生更着花”,又何尝不是另一番境况。

换一种心境,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生活当中,我们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有时觅其表面,自当“山穷水尽”,甚或“寻路无门”,或者是当时临事对待的心境太过于直接或者肤浅,给自己设置的突围通道太过于狭窄或者单一,以致于陷入心灰意冷前途昏暗世事险恶人心叵测的黑色认知当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真实冷静下来的观照,不愠不火,处变不惊,临事不乱,临人无惧,置于人与事之外做壁上观,好与歹,善与恶,无畏与无惧,在跳出事之圈外,便会有了清晰的研判,也会找到正确突围或行走的道路。

说到这里,我记起一个日本作家曾经提出的钝感力。过于敏感的人,易于产生浮躁的心理,以致遭遇困难与挫折时,心境自然就会陷入自怨自艾或鸣世不公的维谷之中,抑或懈怠堕落,抑或郁郁不得志之压抑,败亦心境! 钝感力需要的就是我们换一种心境对待或者看待你所经历所遭遇所从天而降的种种困难逆境难题挫折,不被那些精神妖魔所围困,“走自己的路”,乱棘岂能挡前行。正如我曾在微信上劝慰一个很相知的蜜友,当把哀叹说给别人听时,就是在给自己植入沉沦迷失,当细数前路茫茫时,也就是在为天际划界,宽阔辽远又会何在?如果你看到的是眼前鲜花娇艳,身处的便是整个春天!

我们很多时候直接感观的是物与形的存在,而真正给自己充盈的却是内心的真实与心境的愉悦。

今年这个冬天很特别,这个春节很特别,这个学期很特别,这个人的个体很特别。宅,居然成了最重要最迫切最强制最烦恼的生活与存在方式。散漫惯了自由惯了随意惯了的你我他被一天又一天的禁锢住,怨气起来了,烦躁起来了,不安的情绪起来了,其实归根结底,是人的心境顺向惯了,没有及时调整心态,更换心境。如果我们静思静待,宅是为了不宅,把宅视为家人情感交融的良机,收获家的幸福与温馨,再长的日子都不会感觉长。我们也可以把宅作为成长的时空,做些感兴趣的事。我认识一位美院的画家,今天给我秀朋友圈说,成功宅家43 天,未迈出家门半步。后面附图的是他43天大作,一组疫情下的环卫工人工作油画,还有被美院收藏的正式通知。这是恬适静逸心境下的完美答卷!他还给我私聊说,43天的宅,不给政府添一点乱,也是给全国抗疫贡献的一份力量。

心境有多好,格局就有多大。

我们很多时候都喜欢把自己置于事件之中,说句街头巷尾的话,路过同事身边,偶尔听见他们在私语什么,就会下意识的猜疑同事是在嚼自己的舌头。忐忑唉怨由生,全身都变得不自在起来,一天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耽搁工作不说,还影响了自身健康,其苦甘受啊。这就是狭隘心境释放的毒雾。换个心境啊,他们在聊我的好呢,今天我衣着得体,今天我面容皎洁,今天我容光焕发,今天我可能喜事碰头了,其乐自享呢。为啥非要自己扁着脑壳去钻缝隙呢?但有时候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置于事外,事实已经是事实,需要的是面对,不需要恬躁,更不需要去想怎么就是事实了啊这些无聊的疑问,把心境摆正了,也就无畏了,自然就会坦荡接受,释然处理,不会给心戳一刀子,留下一道永远都去舔舐的伤痕。

恋爱最需要换一种心境了。很多痴男怨女都是因为甜腻了的心境最后各奔东西的。《静女》诗言: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古典之爱狡黠成趣,奔放有致,不逊色于现代,但又寓于沉稳之心境 。哪像如今,奔放过头,浅浮不致,玩玩耍耍,逐流未真。再看《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没有沉深藏久的挚爱痴恋,哪有自心底而发的感慨。爱恋不是要我们高调豪车洋房玉砌金垒,也不是风蜷雨淋食不裹腹衣不蔽体这般的同苦共难,仅仅是一次温暖的拥抱一次耐心的等候一次会心的微笑一次牵手的漫步一次娇嗔的提醒一次击掌的鼓励一次煲汤的热度。用这样的心境去爱恋着,就足以把恒久的知惜铆进日子,把不息的幸福铆进生活。

心境有多真,生活的路子就会有多宽。只有体会到了,就知道这话是好话。

我们很多人却没有体会到。因为很多人不是活给自己的,只是活给别人在看。最有趣的也在这里,当每个人真想活给自己时,一般都会是在病榻之上哀喘之时了。更有趣的是,无数的心灵鸡汤喝了一杯又一杯,感触冒了一堆又一堆,但还是改不了活给别人看的这一生命伪命题。装作饰弄便会打开心境假的缺口,大丑二丑登堂入室,蹂躏人性本真,虚情假意自私造作逆心故为铤而走险充斥生活其中,身心疲惫累不其所。

读书未尝不是改变调谐心境的一个好办法。

今年春节回老家的时候,我为数不多的行囊里,硬塞的就是几本诗集和散文集,还有就是几本教育专著和零零散散的杂志。在疫情肆虐的时日里,除了关注着揪人心神的数字跳动外,更多的时间都是在读书里度过的。读书的过程就是在调谐着自己的心境,文字符号间流淌着清爽与恬静,雅致与逸趣,让自己灵魂行走在臻美至言中,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没有一个上帝规定我必须成功,也没有一个上帝规定我必定失败。”

 生活中我们遇上的很多事,都不会定律一般要我们只用一种心境去对待去解读,恰好需要我们试着换一种心境去思量去权衡。人生终究是云谲波诡,犹如海深难测,“灯下白头人”的凄惋怜惜那是迟早要来的事,想通了也就释怀了,心境也就敞亮了。与其这样,不如换上一种好的心境悠悠然的度过属于自己的每一个分秒,到了生命的黄昏,也要揽一束暖光在胸怀,也就没有了哀叹。

(姜仕林,现为南部县建兴镇小学校教师)


编辑: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