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其他
李月荷:山水中流淌的诗情与力量
——读孙梓文诗集《光雾岚》
来源:四川作家网 编辑: 时间:2024-02-20

山水诗自古以来就备受诗人的青睐和喜爱,从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到唐宋以来的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著名诗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而我同样从孙梓文诗集《光雾岚》中,感受到了山水中流淌的独特魅力和别样视角。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诗人总是把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当作能够一诉衷肠的知己。古诗中有大量的问句、感叹句,表达着人与自然山水的相融共振、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怀、人从自然山水的情感寄托等。山水意象便不仅仅是诗人思想的隐喻或象征了, 还包含诗人自己独立的品质。比如会通过山水来体现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寄托在自然山水之间, 从自然山水里面去寻找和发现人生哲理, 并结合自身的人生境遇表达出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就是山水和人的自然契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定居生活,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骤减。这一现象,从国外到国内莫不如此。当物质生活得到相对提高时, 城市的隔膜和个人情感的失落感,又迫使人们不得不去寻找精神寄托和力量之源, 以此来对抗无聊、平庸的现实, 从而确立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乡村的诗意回归,便产生了一批当代中国的生态文学作品。其中,生态诗歌作品成为时代的新宠。因此,《光雾岚》便极具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叩动了读者“诗意还乡”的情结。

 

山水之境的现代诗意

 

在 “山居图” 一辑中,诗人用大量诗意化的语言,描写诗人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山水之境。比如“黑熊沟是一个隐喻/惯于在生活的低处欢腾……”黑熊沟是光雾山景区的一处亮点。青山巍峨挺拔,秀水蜿蜒中流,碧波怪石互拥,奇树异草相间。四季景象各异:春日杜鹃吐艳、泉水叮咚,夏日绿树成荫、飞瀑流花,秋日层林尽染、流光溢彩,冬日银树万千,冰雪铺地。诗人给我们营造出“像一扇心门,始终为归途开启”的情感空间,从而让我们在光雾山这样的图景中,实现情有所托、魂有所依的愿景。

从古至今,诗歌之美都美在意境。而意境之美,又美在澄净、自然、臻纯。好的诗歌往往给人心灵撞击的感觉,让人产生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就是因为诗歌意境中弥漫的温馨、清澈、默然、扣人心弦的“诗”之氛围,使读者挥之不去,进而沉醉在诗歌营造的情境深处。如此,孙梓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将理想化的山居图用现代眼光和笔法进行了实景勾勒,极具画面感,恰恰契合了人们理想的栖居模式,将“山水之境”融入了现代栖居者的情感需求,被赋予了人的思维方式,充满了人的活动特性,超越了普通的自然之景,进入到现代“诗意栖居”的美学层面。为向往美好大自然的读者,营造出了一幅现代诗意田园图。让读者的心在阅读中跟随着诗人的文字脉搏,踏上了“归途”。

 

山水之爱的磅礴力量

 

在“红叶迟”这组长诗里,我读到了诗人浓烈的脉脉温情和饱满的绵绵思绪。一个“红”字,贯穿始末。从叶子的红,升华到热血的“红”,最后上升到信念的“红”。让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作者学习红叶的坚韧、燃烧红叶的绚烂、静守红叶的安宁。从而将自我融于自然、将小我融入大我。诗人对巴中山水的挚爱、对巴中红叶的牵念,都在这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深深地被激励和打动。

“只是,我心中的热血/始终没有停止燃烧/包括焚尽我自己/一如红叶,最终的绚烂。”从这些滚烫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一颗努力绽放自己、奉献自己、超越自己的灵魂。这是一颗奋斗的灵魂,向上的灵魂。“它们依然红,透彻地红,劲爽地红/壮观地红,不胜不休地红/‘国’字在心中就行/就让它们继续红,年年红,千秋万代地红”,这些句子无不流淌着诗人铁血中的柔情、刚强下的细腻、现实里的执着。正如诗人在诗句中所表达的“这多出的叶子,一生都在/练习飞翔,替林间守住永恒的安宁”,诗人将他内心如山一样的爱、似水一样的情,一点一滴都和着山水的澄净,涓涓流淌。即便“小到一枚红叶的红/小到心坎上那个含蓄的‘红’字”,他也不曾有一点点的懈怠和放弃。字里行间充满了追寻梦想、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

 

山水之象的意义探索

 

不管是“道法自然”还是“民胞物与”,还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各种关于山水之境的哲学思想,他们都是从本源上表达了人和自然的相通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智慧。光雾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西南天然大氧吧”的美誉,因其峰奇、石怪、谷幽、水秀、山绿等特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成为我国第36个世界地质公园。庄子强调以“山水”悟哲理,“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然而乐与!”庄子将自己的生活乐趣、幸福指数融入山水林木、湖泊土地之中,并从“坐望”“心斋”的独特视角审视山水、探索山水、寻求人与自然的最佳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共融,从而探求美学意义、人生意义、生命意义。从孙梓文的诗句中,我们领会到的不仅是他诗意的描绘,还包含了更多令人深思的哲理和思想内涵。

“你走了/一座山就空了/唯有北风,徐徐吹/这些都是巨大的虚无/像雨水经过我,流向你/又像风经过你,吹向我。”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分析了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 并提到“人是自由的,因为他不是自我,而是自我在场, 是其所是的存在不可能是自由的。”“虚无只有在被明确地虚无化为世界的虚无时才能成为虚无”等哲学思想。《风雨慢》让我们体会到诗人以光雾山的形式,探索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山水意象表现的自由与浪漫。河水的“空”显出光雾山的“雄壮”之美,风和雨的互联,阐述着人和自然不可分割的和谐关系,传递着现下推崇的“隐逸文化”,借山之形,表山水之意,达心中之情,在山水的形神兼备下,表现出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望和追求。寄情言志、意寄于境,使山水所呈现出来的象,具备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也因此,更加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

纵观《光雾岚》这部诗集,诗人孙梓文将现代美学、梦想与现实、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倾注于诗行之中,既体现了人文美、社会美的价值内涵,也充分呈现了自然美在新时代的深刻意义,充满了正能量,对于当下精神家园的重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