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是面向少年儿童的文学,是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四年来,全国儿童文学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肩负起培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的时代使命,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作用。儿童文学创作硕果盈枝,理论探索日益精深,出版和传播工作生机盎然,生态建设健康明朗,作家队伍不断壮大,体制机制日益健全,迎来气象日新、繁荣兴盛的大好局面。
助力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
儿童文学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高洪波谈到,近年来,中国作协党组高度重视儿童文学工作,在推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充分发挥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的作用,团结和引领儿童文学界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创作、出版与研究。他表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正处于崭新的“黄金时期”,作家代际结构完整,老中青儿童文学作家各有佳作问世;体裁分类均衡,小说、童话精品力作蔚为大观,诗歌、散文、科幻、儿歌等体裁各领风骚;题材丰富亮眼,主题出版丰硕,现实题材优秀文本比比皆是,充满幻想与想象的读本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新时代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动力倍增、信心大涨,大家渴望握紧手中笔,为当代中国孩子奉献出最好的精神食粮。
“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作、出版、传播等多方面的持续发力。”接力出版社总经理、总编辑白冰谈到,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四年来,儿童文学作家不断强化童年体验,尊重艺术规律,努力写出富有时代精神、真正反映儿童生活和心理现实、充满童心童趣、满足儿童精神需求的作品。在儿童图书出版方面,坚持精品战略,重原创、出精品、出新品;坚持复合出版,既做好纸质书,也做好音视频和数字化出版,助力打造更多儿童文学的优质IP。在儿童文学的海外传播方面,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从童心出发,努力用国际化表达创作出让国内外孩子都能共情共鸣的作品;采取多种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的故事,让世界了解和熟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随着新时代儿童文学价值理念的不断拓展,近年来原创儿童文学整体呈现出文化自觉彰显、童心特质灵动、艺术表达创新、多元生态蓬勃的美学发展新态势。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利芳表示,在媒介形态深刻变革与数智化浪潮奔涌的时代背景下,当前原创儿童文学从创作、生产、出版到传播、接受的全链条正面临跨界整合与跨学科成果转化应用的崭新课题。对此,儿童文学作家主动融入儿童现实生活,积极参与儿童文学IP与研学、文旅的深度融合实践。此外,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开发与应用也广受关注。遵循国际中文教育规律,契合学习者实际需求,对中国丰富的原创儿童文学资源进行内容转化与利用,借助数智化教育技术研发适配不同年龄层的儿童文学阅读互动平台,这些实践均启示我们,应积极推动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自觉为世界创作优秀的中文作品。
儿童文学图书出版也是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经理、儿童文学分社社长胡同印认为,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人要双向奔赴,总结和思考儿童文学出版的未来走向,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在作家创作层面,既要不断开拓儿童文学创作的宽度与深度,让儿童文学创作百花齐放,也要追求思想深度、艺术高度与儿童本位的统一,塑造出更多深入人心、传之久远的艺术形象。儿童文学的题材需要更加多元化,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具有中国气韵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注重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展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丰富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出版行业层面,要做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宣传推广,拥抱新技术和新业态,充分利用短视频等新兴手段让优秀作品传播得更广。要积极推动优秀作品的译介,让中国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走向国际,让外国读者更深入了解中国儿童文学,更深切感受中国式童年的独特性。
提升儿童文学原创力,营造健康明朗的发展生态
繁荣儿童文学,关键在于提升原创力与营造健康明朗的发展生态。儿童诗人王宜振表示,儿童文学原创力的核心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文学的独特表达,作品的情感温度和精神高度源于对中国式童年现实生态的敏锐把握。儿童文学作家要扎根现实土壤,长期沉潜于儿童生活,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发现和捕捉童年的本真,感知和提炼社会发展、文化转型带来的新变化,从而写出兼具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此外,文化传承也是提升原创力的重要源泉。儿童文学作家若想为孩子写出富有感染力的中国故事,就必须努力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民族思维方式、情感心理融入叙事,创作出具有中国风貌、中国味道的优秀作品。
四年来,一大批富有原创力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与读者见面,其中主题创作表现突出、视角也愈发多样。儿童文学作家张品成表示,当前主题创作的题材边界持续拓宽,许多作品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对少年儿童心理的深度关怀,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生态保护、传统文化的多元表达为新时代儿童文学增添了多彩画卷。与此同时,红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更加活跃,尤其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都涌现出大批优秀红色儿童文学作品。
中国儿童文学原创力的提升,离不开更多优秀作家凝神聚力打造精品。除主题创作之外,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还特别关注近年来原创成长小说的创作成果。他认为,成长小说有其创作上特有的难度,其创作水准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个国家原创儿童文学的整体创作水平。四年来,儿童文学作家潜入儿童深邃而隐秘的心理世界,用艺术形象揭示儿童自我意识的建构和心灵成长的轨迹,推出了不少值得关注的优秀成长小说,进一步丰富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类型。
“原创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信仰。”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谈到,儿童文学作家可以从神话传说、古代典籍里发掘灵感、滋养创作,但更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凝聚现代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持续探索、反复实践的课题。她认为,儿童文学作家要努力追求推陈出新,打造审美鲜明、特质突出、蕴涵丰厚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竭尽所能写出新意。精益求精虽不易,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应是每一位创作者的不懈追求。
儿童文学队伍不断壮大,发展机制日益健全
中国作协始终高度重视儿童文学人才的发掘与培养,积极主动做好团结队伍、凝聚人才、繁荣创作的各项工作。据了解,2021年以来,中国作协创研部、儿童文学委员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各省区市及基层作协、鲁迅文学院、重点报刊社网等共同发力,多措并举加强儿童文学作家、编辑和理论研究专家的队伍建设。同时,围绕提升原创儿童文学质量和竞争力做了大量工作,深入了解儿童文学创作状况,组织召开提升原创儿童文学质量调研座谈会,探讨儿童文学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儿童阅读市场赢得更大空间;加强理论评论工作,设立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和当代少儿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力求从创作、出版、研究、批评、阅读、推广、传播、公共文学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加强优秀作家作品的研讨推介,联合举办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推动新时代儿歌创作传播研讨会,开展新时代好儿歌征集诵读活动、“童声里的中国”创作推广研讨等。这些活动既为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编辑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也通过培育优质创作力量、规范创作与编辑方向,切实有效地推动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
四年来,越来越多新鲜面孔参与儿童文学写作,带来作家队伍和艺术面貌上的双重拓展。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浙江)主任、鲁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方卫平观察到,越来越多成长于“E时代”的年轻写作者进入儿童文学领域,在观念、题材、语言等方面体现出新的时代气息。他认为,当代儿童文学创作队伍既有的“圈层感”逐渐减弱,一种新的驳杂和丰茂正在给这个文类带来新的活力与潜能。同时,新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传播方式给传统的儿童文学生产、评价等机制带来持续影响,促使儿童文学工作者迎时代而上,也启发业界进一步思考儿童文学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探索为变动的时代提供恒定的价值坐标。新时代儿童文学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应更清醒、成熟地认识到,新的时代生活和社会观念对文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健全的文学机制既是保障和支持文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当代儿童文学创作机制保持健康活力的重要源泉。
儿童文学期刊是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的重要阵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少年文艺》主编朱艳琴表示,近年来,儿童文学期刊持续关注儿童文学现场,在办好传统优势栏目、坚持内容精品化的同时,持续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完善作家培育机制,创新期刊运营模式。以《少年文艺》为例,刊物以主打栏目“红地毯佳作”为核心,刊发最有特色、最具分量的作品。同时持续打造品牌活动,举办一系列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赛事,从中挖掘热爱文学的“新芽”作者,为未来之星的成长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为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输送新鲜血液。
文润童心,砥砺前行。四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主题多元、艺术精进、佳作频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盛图景。这份成绩既为广大少年儿童构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也为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更预示着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续写更加精彩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