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奖的舞台,是检验艺术纯粹性的试金石,更是全国院团同台竞技的‘校阅场’。从今天起,我们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把每一处细节打磨到极致。”10月13日,在重庆市话剧院举行的“话剧《谁在敲门》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奖动员工作会议”上,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董凡如是说。
作为汇聚了成渝两地优秀演员的方言话剧,《谁在敲门》自3月份首演以来,已完成24场演出。“从剧本打磨到舞台呈现,从首演掌声到戏剧节认可,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匠心。”现场,董凡转述了多段专家对该剧的评价:“‘许家三代人的命运,是中国乡土变迁的微观史诗’‘方言台词里的烟火气,比宏大叙事更有力量’……这些肯定,是我们冲刺的底气,更是压力,全体人员须以“零失误”为目标,用细节传递真实感。”
导演王筱頔也表示:“文华奖是荣誉,更是镜子——它照见的不仅是技巧,更是我们对土地、对人性、对时代的理解。”她寄语演员,“放下冲奖的焦虑,回归表演的初心。许春红、许成祥、四喜……这些角色不是标签,是有血有肉的身边人。用最真诚的共情去演绎,让观众在剧场里看见自己的父亲、母亲、子女,这才是艺术最纯粹的力量。”
重庆市话剧院董事长张剑认为,文华奖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它代表着国家对现实主义创作的肯定,对地域文化表达的认可。我们既要珍惜这份机遇,更要敬畏这份责任。”针对冲刺阶段,他提出:稳住心态,避免忙乱;准抓细节,不放过任何瑕疵;实干落地,用高效协作确保准备充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战斗,是成渝两个国有院团的荣誉战。我们要以‘平常心’做‘不凡事’,用《谁在敲门》为西南话剧、为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再添一枚勋章!”
10月20日-21日,话剧《谁在敲门》将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上演,向第十八届文华奖发起“终极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