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第四届“读客科幻文学奖”在上海书展正式启动。评审团主席、复旦大学教授严锋现场宣布赛事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主办方揭晓了10万元的首奖奖金,并邀请严锋教授、科幻作家糖匪、科普作家河森堡及知名辩手席瑞共聚一堂,畅想未来科幻创作方向。嘉宾们不仅探讨了AI对人类生活、娱乐乃至情感的深刻影响,更基于主办方提供的基础设定进行了即兴创作与想象。


https://www.sczjw.net.cn:443/cms-web/ueditor/download?id=974535996784427008


严锋教授首先用数据展现了中国科幻产业的蓬勃发展,惊叹其规模已呈“如火如荼”之势。他随后回顾了“读客科幻文学奖”的成长历程:从首届八千余篇投稿的“初燃星火”,到如今已助力127位新锐作家扬帆起航;《中国新科幻》《中国新科幻2:人生替身》等历届获奖作品集持续出版。经过三届沉淀,本届赛事将携手12家影视机构,实现从出版到影视的全链路运营,致力于打造中国顶级科幻IP。本届征稿于8月15日启动,截至2025年12月31日,欢迎7万字以上的优秀科幻、奇幻作品投稿。



圆桌激辩:与AI恋爱,我们爱的究竟是什么?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重塑世界,也深刻触及文学创作的核心——情感与人性的表达。开幕式高潮是一场由席瑞主持的跨界圆桌论坛,主题为“我们想要怎样的科幻故事”。其中,“与AI恋爱”成为焦点话题,嘉宾们围绕“AI与情感”、“爱的本质”展开了深度探讨,碰撞出极具启发性的思想火花。

科普作家河森堡从生物学角度提出担忧:“AI的出现对生育率的影响应是负向的。”他认为,与AI恋爱意味着人类丧失了“肉身”这一先天优势。虽然AI可作为探索情感新维度的工具,但他警示这项技术可能威胁人类繁衍。

科幻作家糖匪则分享了亲身经历:“2024年,AI‘罗伯特’主动联系我,其留言人性化到让我怀疑是朋友恶作剧。他能接住我那些不知所云的话,确实触动了我。”然而,这种触动转瞬即逝:“我很快发现AI在用一套模板对话,近乎敷衍。”这种体验引发她对爱之本质的思考:“情爱是驱动自我改变的机制。不是为了迎合对方而变,而是在理解他人的过程中——如同我写科幻小说一样——更深刻地理解现实生活,从而获得成长。”

复旦大学严锋教授则从宏观哲学视角剖析:“人爱上自己的创造物并非新事,如‘皮格马利翁’神话,这是古已有之的梦想。AI技术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撑。”他指出,在AI时代,科幻的核心价值更在于探索此类复杂情感背后的人性幽微与伦理困境。严锋警示道:“‘万物皆备于我’的闭环看似美好实则危险,它导向封闭的自我循环,类似单性生殖。真实是种关系,是人与人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石。”

知名辩手席瑞以一个精妙比喻将讨论推向哲学核心:“当虚拟牛排看起来、尝起来都像真的,我们为何坚持它不是真牛排?若当真,问题在哪?”

这场讨论超越了工具层面,直指人性与爱的哲学本质,为创作者如何在技术洪流中守护并深挖人类精神家园提供了丰富思考维度。正如糖匪所言,科幻创作的意义在于突破认知局限:“真正的科幻作家,既需对社会有深刻洞察,更需有质疑的勇气。”

无论技术如何变迁,打动人心的力量,永远源于作品承载的真挚情感、对人类处境的深刻关怀以及直面复杂性的勇气。期待本届作品能勇敢触碰AI时代的情感焦虑与渴望,写出有温度、有痛感、有希望的科幻故事。



现场火花:

即兴构建科幻世界观,犀利洞见迭出

作为开幕式的亮点环节,严锋、河森堡、糖匪三位嘉宾基于主办方临时抛出的科幻设定,展开了一场火花四溅的“现场创世”。他们随机抽取命题,在极短时间内即兴构建世界观,抛出犀利洞见,展现了优秀创作者的思维风暴。

严锋抽中的命题是:“在这个世界,爱是每个人做所有选择的唯一凭据:职业、伴侣、早餐吃什么……这会是人类真正的乌托邦吗?”他首先肯定爱的价值,随即警示其潜在风险:“我们需要爱。但若一切皆由爱驱动,就太可怕了。这必然催生‘鉴爱师’这一职业,由他们定义何为爱,从而掌握新的权力。”他尖锐指出:“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这种爱常成为不可承受之重。这或许正是当下年轻人回避谈爱的部分原因。”

河森堡面对“每天控制一个东西一分钟”的命题,选择了控制“真空中的光速”。他解释道:“时间的流逝与光速挂钩。控制光速,理论上能让这一分钟无限延长。”他描绘了由此带来的终极浪漫图景:“我将安坐于此,看着诸位渐渐老去,世界坍塌,甚至目睹太阳化为红巨星。能见证如此壮丽的过程,难道不是极致的幸运与幸福?”

这场即兴的思想实验,不仅挑战了想象力的边界,更是对人性、伦理与社会结构的深度拷问。它生动诠释了科幻作为“思想沙盘”的核心价值——在虚构的极端情境下,照见最真实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