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以“网聚创新力量 文映万千气象”为主题,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京开幕。近60位网络作家、专家学者,百余家网络文学、动漫、影视企业代表,多地行业主管部门代表,网文爱好者等参加开幕式和主论坛。
启动仪式现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致辞中表示,网络文学行业要加强精品创作、实现破圈发展、推进网文出海,努力开辟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境界,造就浩浩荡荡的世界文化新浪潮。要提高创作质量,不断推出标志时代刻度的优秀作品,增强精品意识,提升文学品质,创新题材类型,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要推进破圈发展,以源源不断的内容优势,去除粗制滥造的视频内容,提升文化新业态的内涵品质,以优质网络内容引领视听行业健康发展;要实现网文出海,注重海外调研,加强选题规划,鼓励网络作家书写当代中国,既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向世界讲中国的好故事,推动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网络文学 IP 走出去,提升数字时代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主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达到495.50亿元,同比增长29.37%;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达4210万部,较2023年增长超420万部,增长幅度11.19%;网络文学IP改编量为83250部,同比增长14.55%;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48.15亿元,同比增长10.68%,我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总量(含网络文学平台海外原创作品)约为75.09万部(种),同比增长7.92%;截至2024年底,我国网络文学平台驻站作者总数约为3030.1万人,同比增长3.44%;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6.38亿人,同比增长16%,为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作品(11.19%)和作者(3.44%)的增速,网络文学正在步入以用户和消费转化为核心的新阶段。
主题演讲环节,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网络作家蒋胜男围绕“网络文学的历史叙事与中华文明传播新局”,从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的双重视角,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网络文学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兴文化形态,以强大的生命力、亲和力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蒋胜男认为,网络文学是今天这个时代的“新乐府”,过去故事的筛选与传播依赖于特定的文化精英或中间渠道,今天的讲述权则回归到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手中,他们以最本真的视角记录和讲述着“人民与人民之间”的故事。这种源自生活深处的叙事,天然具有破除隔阂、直抵人心的力量。“我们站在网络这一人类文明史空前的信息载体之上,肩负着承续古老智慧和开创崭新篇章的双重使命。”
“一个好的IP所具备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感染力是不可估量的,而自带流量的爆款IP也为创新消费场景等带来了超多的想象空间。”阅文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谢兰芳在题为《以IP之力,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的演讲中介绍了阅文集团在IP发展及打造消费新场景方面的成果。他认为,IP之所以能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其底层逻辑在于优质IP是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深度统一体。IP是情感连接器、价值放大器和生态融合剂,要积极拥抱IP商业化,探索新体验新场景,共同挖掘好故事的无尽可能。
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源以《“短”见长——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中的新实践》为题,分享了知乎作为以问答为主的平台,在“短内容”领域探索网络文学发展的独特路径。他在介绍知乎的成功案例后表示,有感染力的内容从来不是“生成”出来的,而是“成长”出来的,“尤其在AI盛行的今天,生成内容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我们要始终相信:真正动人的内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强大的AI离不开能提出无穷问题的人类,即便在AI时代,人类依然会在解说与创造中持续前行。”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围绕“AI时代的知识生产”,探讨了在AI时代的知识生产语境下,人在定义意义、直面道德两难与感受困境等层面的独特价值。他特别推荐了由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书中收录近500篇由当年各阶层民众写的关于1936年5月21日当天的生活百态,茅盾写道:“这么多文章,当它从四面八方涌来,它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了我们民族潜蓄的文化创造力有多么得伟大。”罗振宇认为,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内容创作者在与AI海量信息协作时,可以通过自己对意义的追求、对道德的两难和对困境的体认,作出最后的选择。
番茄小说执行总编辑、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以《推动网文视听融合,繁荣新大众文艺》为题发言。他观察到,网文与视听内容的融合正在加速,微短剧的兴起为网文可视化开辟了新路径。不论是网文IP还是微短剧剧本,精品内容都是行业持续繁荣发展的立足之本,“当网络文学的想象力与短剧的感染力相结合,必将催生更繁荣的新大众文艺”。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品牌总监袁林就数字时代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范畴、新表述、新方法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网络文学提炼了鲜明的数字文化标识,传递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贴近了数字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
开幕现场,与主论坛同步开放的宣传长廊吸引众多参会者驻足。长廊通过实物产品、互动演示、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网文人物手办、AI阅读、数智赋能阅读、AI有声书、VR眼镜等“网络文学+”新业态的最新成果,从AIGC辅助创作工具到经典IP转化案例,直观呈现了网络文学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蓬勃活力。
大会期间还将举办创作评论、科技赋能、版权保护、青年四场分论坛,分享沙龙、IP之夜、创作采风等多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