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广元文学第50期作家讲座在广元传媒中心开讲。著名诗人、散文家雷平阳做客讲座,以“文学的日常性”为主题,结合自身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与阅历,分享探讨了文学性与日常性之间的深刻联系。来自四县三区的百余名文学爱好者聆听了讲座。市作协专职副主席马晓燕主持讲座。

雷平阳,云南昭通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暨“全国文艺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一级作家。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硕士生导师。1984年开始诗歌、散文创作。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钟山》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百万字,出版诗歌、散文集、选集五十多部。曾获人民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诗人奖、诗刊年度大奖、十月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诗歌奖、钟山文学奖、花地文学排行榜诗歌金奖、百花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散文奖,中国诗歌学会屈原诗歌奖金奖和鲁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近期,其散文集《茶宫殿——双江普洱茶记》获第十一届剑门关文学奖。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西、萄、波兰、俄、日、韩等语言。被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戈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获波黑共和国“开卷”国际文学奖。

讲座现场,雷平阳从文学的日常性、文学创作、经典阅读等3个方面深刻阐述了诗歌写作基础与水平提升问题。

雷平阳认为,日常性是文学的起点,同时也是文学探求崇高审美价值的精神策源地。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创作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

关于文学创作,雷平阳强调创作要有依据。写作者不能只坐在书房里凭空想象、随意虚构,而是要抵达现场,在司空见惯的日常中,发现它的奇观,捕捉其中的神性;要在田野调查中寻找故事真相,了解那些史诗神话和传说特有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承;要贴近实物、贴近灵魂创作,把自己的书桌摆在天空里,让它靠近星斗、靠近光的同时慢慢激活生活日常,逐渐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关于经典阅读,雷平阳重点推荐了《世说新语》等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号召与会人员阅读经典,以开阔视野、慰藉心灵、提升文学创作想象力。他还推荐大家收集与阅读各个地方的县志,在里面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密码、家族密码、文化密码,找到文学创作的根。

讲座期间,大家还就诗歌创作的现代性、作家创作与AI创作的区别性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讲座最后,雷平阳勉励道:“广元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李白、陆游、岑参等众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著名的诗篇,期待大家也能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