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29日,“成渝双城文艺主题联盟”启动仪式暨遂宁射洪文学采风活动在射洪成功举办。这标志着成渝地区继两地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再一次就文艺主题拓展合作开启了新篇章。此次活动由四川省作家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办,四川省作家协会创联部、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家协会、重庆市江北区作家协会、射洪市文联承办。
27日下午,“成渝双城文艺主题联盟”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射洪市文联主席马海燕主持。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在讲话中回顾了成渝两地文艺创作的辉煌历史,成渝两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创作资源和创作环境,从古代诗词到现代科幻小说《三体》,两地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并指出射洪文化底蕴深厚,是人文荟萃之地,孕育了诗人陈子昂,在成渝文化交流融合中具有重要地位,此次活动是对其深厚文化的致敬与成渝文学合作的深化。他表示,当下谈论的“未来文学”需关注现实并超越现实,成渝两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资源与环境优越,科技产业、多元文化与创新精神为创作提供灵感。2020年川渝作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西南六省(市、区)成立西南文学发展联盟,在此基础上的“成渝双城文艺主题联盟”旨在探索新路径与机制,推动文学创作交流与区域繁荣,通过共同策划活动、联合出版、作家互派等途径提升创作水平,讲好双城故事。他强调,射洪是创作热土,其诗酒文化、历史遗迹、现代产业为创作提供素材。他对“成渝双城文艺主题联盟”前景充满信心,认为这将成为推动文学繁荣的强大引擎,秉持正确创作导向与原则,完善机制加强合作,一定能推出优秀作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文化圈贡献力量,文学工作者应肩负使命,期待联盟结出硕果。
重庆市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张兵指出,近年来,川渝两地作协积极开展合作,广泛开展文学交流活动。双方联合举办了四届“双城绿动话发展、川渝作家环保行”,见证生态奇迹;开展“成渝双城的文学对话”系列活动,形式多样且成效显著;在文学培训、新书分享会、作品扶持出版转化、作家培养等方面密切协作,省级合作还带动了基层作协组织间的丰富联动。此次“成渝双城文艺主题联盟”意义重大,联盟成立后将通过多渠道、多方法、多形式搭建更紧密的文学交流平台,促进两地作家深入交流、相互启发,创作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在数字化时代,川渝地区在网络文学等领域成绩斐然,“成渝双城未来文学共同体”应运而生。面对科技时代,如何超越传统文学形式与内容,融合科技、多元文化和跨学科视角探索人类社会等新发展变化,是时代赋予作家的课题与挑战。他希望作家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共同书写成渝双城文学新篇章。
射洪市副市长张君在致辞中向各位领导、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她介绍了遂宁射洪的悠久历史、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回顾了射洪市先后荣获县域经济百强县、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白酒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等奖项和荣誉。近年来射洪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走出了一条县级文联高质量发展的风采之路。在夯实文艺保障的同时,建成高规格文艺家活动中心,出台支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相关措施,打造全领域统筹、全要素配置,全方位宣推的文艺创作生产体系,齐抓共管、合理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张君向与会领导和嘉宾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热情记录射洪之行、描述射洪之美、见证射洪发展,领略子昂诗风、品味舍得智慧。希望大家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凝聚文学共识,推动成渝文艺一体化发展。
随后,四川红星(省直)作家协会、重庆市江北区作协、射洪市文联现场签约,成为成渝双城文艺主题联盟首批签约机构组织。
为巩固成果和深入开展文学活动,为未来开展系列文艺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四川省直(红星)作协副主席兼诗歌专委会主任黄世海,代表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向射洪3536三线城“文学创研基地”授牌,射洪菊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龙接牌。
签约仪式后,成渝双城文艺主题研讨会气氛热,本次研讨主题为“未来文学”。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作家们针对创作经验,文学发展趋势,提出很多挖掘培育未来文学新力量的独到见解。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的背景下,面向“未来已来”的科技时代,如何超越传统的文学形式和内容,如何通过融合科技、多元文化和跨学科的视角来探索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发展和变化,正是时代给作家的课题,也是时代对作家的挑战。
文艺主题研讨结束后,作家们将深入射洪陈子昂读书台、文宗苑、双江村、锂电产业园展厅、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沱牌舍得酒文化旅游区、射洪3536三线城等地,探寻文化与产业融合魅力,感受历史传承、乡村生活、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现代产业结合,为创作积累素材获取灵感。作家们表示,此次“成渝双城文艺主题联盟”启动仪式及系列活动,为成渝两地文艺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有望催生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建设走向新的繁荣。(文/罗晓红 罗浩然 图/杨明强 党青 罗晓红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