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攀枝花市水库移民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显著成效,发掘水库移民过程中涌现的感人事迹,以文学艺术的方式反映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助推作用。近日,攀枝花市作家协会开展“水利与共富同行”文学创作采风活动。攀枝花文学院院长、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周强,攀枝花市文艺创评室主任、市作协副主席普光泉,盐边县社科联主席沙陇和市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30余人参加此次采风活动。
此次采风分为A、B、C三组同时进行。周强带队采风团A组,首先来到位于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的命卡移民安置点。为修建乌东德水电站而搬迁至此的100余户彝族居民,家家住进了独门独院的新居,房前屋后种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和柠檬、木瓜、草莓等水果。村民们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看到采风队伍前来,纷纷换上民族服饰为客人们献上迎宾舞。
坐落于大龙潭乡东北部的棉花地移民居民点修建在金沙江西南侧的坡地上,这里依山傍水、视野开阔,水路、陆路与之相接,交通便利,物产丰富。规划整齐、错落有致的梯田连绵成片,村民们种上了番茄、辣椒、水稻等农作物。为修建乌东德水电站搬迁至此的100余户移民与祖辈生活在这里的当地居民相处融洽。据村民介绍,每到过年,这里家家户户都会置办丰盛的好酒好菜宴请宾客,全村沉浸在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西区河门口水厂附近,作家们参观了观音岩引水工程管道余压水能+光储智慧提水泵站项目。在项目泵房内,余压水轮动力机组提水集成设备正在不停运转,工作人员正对机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据负责人介绍,余压提水项目从金沙江取水,采用两级串联设计,一级利用光伏供电提水至泵房,二级利用管道余压能提水至西佛山消防水池,将金沙江的水提至西佛山。泵机组运行过程中,不消耗电力,除必要的人员管理和设备养护费用外,不产生电费,大大降低了提水成本,有效解决了西佛寺景区和市政道路绿化、河门口公园用水的问题,同时兼顾农业灌溉。“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不再成为困扰攀枝花水利发展的难题。
在西区庄上村水墨金沙景区,白色的沙滩与碧绿的江水交融在一起,游客们躺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不远处的露营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准备烧烤、铜火锅等攀枝花特色美食。头顶是蓝天白云,眼前是葱翠的绿水青山,作家们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情画意。
据悉,庄上村全村村民257户1132人,其中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移民共28户48人,水墨金沙滨江生态景区的成功打造,有力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
采风团B组由普光泉带队,在仁和区水利局工作人员的陪同带领下,一行人先到达平地镇迤沙拉村风车主题公园,站在山顶俯瞰金沙江,实地了解金沙江大峡谷太阳能提灌站工程的具体运行情况和项目建设成效。随后又一同前往仁和区抽水蓄能电站冷水沟观景平台,通过观看项目展板,听取工作人员讲解的方式详细了解攀枝花“提水润攀”三位一体项目情况。
攀枝花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江水逆流千米到达了山巅,摆脱了村民缺水困境,补足农业灌溉供水缺口,也提高了水能利用率。全新的治水方式为迤沙拉这类高海拔缺水地区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对推动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意义重大。
在沙陇的带领下,采风团C组的作家们走进盐边县红格镇益民村,通过走访农家、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深入了解因修建二滩水电站搬迁于此的移民的生活。移民村整洁的院落,房前屋后欣欣向荣的果蔬庄稼,让作家们深切感受到村民们的勤劳智慧和移民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作家们纷纷表示,此次文学采风活动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攀枝花市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气象,为文学创作打开了思路,激发了灵感,注入了活力。他们将用心用情谱写我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历程,讴歌水库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让新时代水利精神和山水人文之美广泛流传。(文图/管夏平、和建梅、朱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