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10点,2021年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暨名刊改稿会迎来了“第一堂课”。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以《党对文学发展的探索引领和坚强领导》为题,以四个阶段为时间轴,讲述了百年来,党领导文学、发展文学,使文学成为党和国家整体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辉煌历程。
侯志明
侯志明从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到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再到2014年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等重要节点谈起,梳理了文学史上很多大事件,例如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的创刊。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发刊词——《敬告青年》;1928年左右,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最终结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还有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在它的指导下,当时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后来的解放区的文艺都有蓬勃的发展,涌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孙犁的《荷花淀》、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大量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之后,“双百”方针、“二为”方针的提出,涌现了郭小川、贺敬之、闻捷、李季、公刘、李瑛等许多著名的诗人激情洋溢的诗作。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风云初记》、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等一批内容厚重、风格新颖的长篇小说……
课堂掠影
此外,侯志明还特别提到四川文学的高光时刻。“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有5部作品获茅盾文学奖、4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37部作品获骏马奖,6部作品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8部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百余人次获各文学期刊年度奖、四川文学奖,一大批作品被译到国外。”
侯志明通过梳理和讲解,唤起了学员们共同的历史记忆,为中国文学在党的百年探索和领导下取得如此恢宏的成就深感荣耀。
侯志明号召所有的学员要积极书写,着力文学精品创作生产,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全省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强大的文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