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消息 4月24日,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作家马平的长篇小说新作《塞影记》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四川文艺界人士近百人相聚新华文轩锦华万达书店,深入赏析《塞影记》的艺术结构和特点。

《塞影记》以四川武胜县宝箴塞为原型,通过百岁老人雷高汉与鸿祯塞羁绊一生的经历,带出了巴蜀乡村百年的风云变幻,呈现了那一方水土的情深义重。这部作品曾在《作家》杂志发表,入选《四川省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年度项目(2021年)》,是近年来书写蜀地百年历史的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近年来,马平连续出版或发表《高腔》《我的语文》《我看日出的地方》《我在夜里说话》等中篇小说和散文,《高腔》被改编为话剧,入围“中国好书”提名,展示了锐不可当的创作势头。此外,马平还创作了《竹宴》《绣蜀》《宽窄》等大量曲艺作品。《塞影记》是马平酝酿五年的长篇小说,本书也融入了丰富的川剧元素、地域风情,是马平多年观察、积累的一次集中呈现。

评论家白烨和作家祝勇都给予《塞影记》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本书表现了四川人的仁义情怀和担当精神,扎根于乡土之中、历史之中,不是历史的旧影,而是情义的微光。
在四川大学教授、评论家唐小林看来,《塞影记》写百年史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马平写历史不是写历史之变,而是写人性之常。蒋蓝在认真阅读了《塞影记》之后,发出感慨,马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诗人小说家。《塞影记》里面的诗,不仅仅来自语言,还表现在行文节奏,以及他描写的场面。 这么多年,我很少读到这么一部能将诗和小说融合得如此好的作品。作家王棵和评论家艾莲在讲述《塞影记》带给自己的感动和启发时,还认为这部小说特别适合改编为影视剧,留出了很好的改编空间,期待早日在电视上看到这部作品。据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王其进介绍,《塞影记》一书出版后,受到许多影视公司的关注,出版社正与各方积极洽谈,拟组建小型摄影团队赴武胜县宝箴塞拍摄本书宣传短片,召开本书改编为影视剧的研讨会,为本书的影视转化做出最大的努力。

在《塞影记》新书发布会现场,读者胡斌现场背诵了《塞影记》中的一千余字,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来自文化战线的赵燃、王晟培还登场清唱了马平作词的作品片段,吸引了许多店内读者驻足倾听。

马平透露,写这部小说的时间是从前年初冬到去年初夏,历时七个月时间,这七个月中间还有一些耽误,满打满算就是五个月时间。这五个月时间可是千辛万苦,就陪着雷高汉老人走完了他漫长一生。我在鸿祯塞进进出出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大门、不分暗道,进进出出若干回。这里我非常感谢武胜县的宝箴塞,对我敞开了大门。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