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为文学重镇,近年来一直为助推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贡献着四川力量。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开启了一个新媒介信息时代。它不仅建构了文学传播的新样态和新格局,也给文学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已然成为四川作家推书荐书重要阵地的“文学川军荐书”短视频便是在这方面的积极实践。
10月15日,“‘文学川军荐书’短视频颁奖典礼暨新晋茅奖作家刘亮程对谈”活动在2023天府书展主展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读者报社、四川省作家协会创联部承办,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协办。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新疆作家协会主席刘亮程,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事长刘龙章,四川省作家协会二级巡视员罗勇,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达真,新华文轩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勃,新华文轩副总经理马晓峰,新华文轩物流总监刘岳成,新华文轩出版研究院院长熊宏,新华文轩总经理助理刘忠义,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余启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段弘,读者报社社长、总编辑罗彬等以及获奖作家、获奖机构代表等近3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文学川军荐书”短视频系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面向四川省作协会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化四川省作协“十百千”文学人才工程,推进全民阅读,强化数字赋能,加强四川作家作品的传播推广。自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以来,活动得到了包括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在内的近200位省作协会员积极参与。截至10月13日,共录制200余条荐书短视频,并通过读者报视频号,读者报微信、微博,以及第一读者客户端、四川作家网、学习强国、《光明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发布。据不完全统计,荐书短视频共获得2500多万次的浏览量,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赞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在活动现场的致辞中表示,四川省作协与新华文轩、《读者报》是老朋友,是新合作,又是新互动,更重要的是结出了新果实。这一切都基于志同道合。基于我们始终走在一条路上,这条路是合作共赢之路。从共同签订网络文学产业共建战略协议,到联合搭建全国首个创作与出版沟通平台“‘轩言’学习交流会”,再到“文学川军荐书”短视频活动,一路走来,我们共同成长、共赢发展。这一切都基于我们始终坚持一个追求,那就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四川文学迈进文学新时代,新华文轩和《读者报》实现跨越式发展,时代在变,初心不改,推进文学事业和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从未改变。侯志明还谈道,我们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为人民群众推荐好书。“一个是服务作家写出好书,一个是服务作家出版好书,最终都是为了广大读者能读到好书。而且今天看来,这个愿望已初步实现,200余条荐书短视频共获得超过2500万的浏览量,这流量背后折射出的是作品为王,是文学离不开人民、人民需要文学。”侯志明强调,“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写好书出好书也是我们文学事业进步的阶梯。让我们继续精诚合作、拾级而上,共同推动文学创作出版工作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
作为四川的出版主力军和发行主渠道,新华文轩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四川省委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融合创新发展,竞争力及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新华文轩积极履行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服务工作,取得了让社会各界满意的成效。
新华文轩副总经理马晓峰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是个巨变的时代,全民阅读工作和活动,必须紧跟时代,服务大局,为人民提供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服务。新华文轩围绕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新特点,不断创新发展、创新服务、创新形式。如今,随着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多元阅读形态共生发展的新阶段,短视频形式的阅读与传统阅读融合并存、相互促进,构建了新的阅读生态,对促进全民阅读、知识和文化普及具有积极意义。他说,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阅读创新实践,“文学川军荐书”短视频活动成功将传统传播方式转变成短视频、快阅读、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形式,推动了文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有利于将四川的书香传统传承至数字时代、智能时代,共同推动全民阅读。马晓峰表示:“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恰逢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新华文轩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不断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让‘书香天府’蓄积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为四川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文轩力量!”
为更好地挖掘和宣传推广四川文学,助力四川文学高质量发展,主办方开展了“文学川军荐书”短视频评选活动。经过前期的初选、专家评委的评选,最终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奖。其中,凸凹、杨君伟、塔双江、缪英、胡华强、李颖、刘小革、邹安音获得三等奖,王国平、黎阳、徐清松、陈维锦获得二等奖,贾煜获得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一等奖获得者贾煜还是第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此外,南充市作家协会、成都市龙泉驿区作家协会、成都市温江区作家协会、成都市金牛区作家协会、都江堰市作家协会、成都市郫都区作家协会、彭州市作家协会等8家基层作协单位获得组织奖。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彭飞龙,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余启敏,读者报社社长、总编辑罗彬为获得组织奖的单位颁奖;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达真,新华文轩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勃为获得三等奖的作家颁奖;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事长刘龙章为获得二等奖的作家颁奖;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为一等奖获得者贾煜颁奖。
颁奖典礼后,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段弘展开对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地域文化与写作资源”的对谈分享会。刘亮程认为,地域文化为与之相关的文学写作提供了血脉性的补给和滋养,而写作者在对地域文化的写作中则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追寻和认同。刘亮程说,作家是有家乡、有故乡的,写作者被地方地域文化所滋养,但作家最终会成为自己将地方地域文化、山川、地理等等,纳入内心,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所以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最后会形成自己的写作语言,会形成自己的写作世界,将地方纳入成为自己。在他看来,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巴蜀文明的生长、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显著而独特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四川的区域文化自成体系,不仅有语言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织锦文化、盐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而且还有方言、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所有这些都汇聚成为丰富的写作资源。
在对谈中,两位嘉宾都不约而同地还提到了被郭沫若盛赞为“中国之左拉”的现代文学大师李劼人。作为新文学历史小说的“开山祖师”、成都文学代言人的李劼人,其代表作《死水微澜》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子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值得一提的是,《死水微澜》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如乡间集市盛况、公馆陈设、青阳宫灯会、东大街灯会等,极大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可以看出,《死水微澜》地域文化与其恒久价值相得益彰,而这正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小说最正宗也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最后,刘亮程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优秀地域文化,弘扬有益于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