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b_2_201503c07d639f-76e2-4eb1-85a0-0960ea6a1589.jpg

28日,“我的朋友苏东坡”——“苏词百印展”暨三苏文化主题分享活动在眉山市文学艺术中心如一斋(苏辙公园内)举行。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文化学者、成都日报社编辑蒋蓝携新作《苏东坡辞典》来到现场,带来《苏东坡的极致美学》专题讲座。


讲座中,蒋蓝结合他的新书《苏东坡辞典》,畅聊苏轼的传奇人生和极致美学。谈到对于苏东坡的理解以及东坡文化的当代价值,蒋蓝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代文人中,最具人民性的一位。在《苏东坡辞典》全书当中,蒋蓝也多次引入西方作家、诗人、哲学家对苏东坡哲学、美学、艺术立场的阐释,展现出一个“世界的苏轼”,形成一场穿越时空的共鸣和对话,为解读苏东坡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苏东坡的人文世界浩瀚丰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蒋蓝讲到了苏东坡的“反向美学”,通过叙说苏轼少年时期拾得“奇石”,被父亲称赞为“一方天砚”的故事,追溯了苏轼与奇石的早期渊源。他表示,《苏东坡辞典》中关于“木假山”“天石砚”和“纡竹”的故事,实际上都体现着苏东坡的“反向美学”。对于自己首创的新概念“反向美学”的诠释,蒋蓝不仅停留在将其视作苏东坡异于常人的审美理念,还将这种审美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结合庄子“无用之用”的道家精神,深度刻画了苏东坡“野性”的思想体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是把中国竹文化推向崭新历史高度的一个代表人物,但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并非仅仅爱竹、咏竹、画竹,而是将竹用之于民。”在蒋蓝看来,在“竹”这个意象上,可以将东坡超凡脱俗的文人才气与东坡的民本情怀联系起来。

35f3cc24-df3a-4f34-9835-fd01cfe773aa.jpg

与分享会同时举行的还有“我的朋友苏东坡”——“苏词百印展”。展览以篆刻形式,以“一本书,一座城;一百印,一世界”为主线,通过诗情画意的百枚苏词篆刻作品分享三苏文化的原体和延续,表达对苏东坡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