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要说的,是感谢。”10月30日下午,经过一整天的集中研讨,“新时代川渝乡村振兴文学建设暨罗伟章创作研讨会”在达州闭幕,罗伟章表示,将认真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并在今后的创作中发扬和弥补。
此次研讨会在罗伟章的故乡举行,主题又涉及乡村,这正是其创作中的重要内容。“作家与故乡的关系,历来都会当成一个命题来讨论,这件事已经证明,作家和故乡在肉身层面特别是精神层面,共同生长,相互熔铸,不可分割。”罗伟章说,故乡的山水、历史和人文,立定了作家的根基,也成就了作家的想象,爱、恨、痛等各种复杂的情感汇聚成川,构成创作激情和叙事动能的源头活水。
作家的光荣使命,是对世界的发现,自然也包括对故乡的发现。不过罗伟章同时表示,当我们的视野局限于故乡这样的空间和当下这样的时间,也就不会产生有价值的发现。“所以,必定有一个故乡的作家,却不一定能真正书写故乡。能真正书写故乡的作家,在其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很可能成为故乡的背叛者。如果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审视的故乡和生活,也不值得书写。”
如何审视?在他看来,足够富饶的参照体系不可或缺。“打开自己,塑造自己,让自己变得博大和深邃,是写作者最基本的责任。”罗伟章认为,艺术家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创造能力,“如果我们眼里只有故乡,没有中国,没有世界,故乡就并不存在;只有当下,没有过去和未来,当下也不存在。”
罗伟章说,在艺术领域,想象力被不断强调,这当然是对的,但更要强调的是有效想象。他认为,有效想象基于对局限的认知和对本质的把握,基于对社会生活和人心人性的深刻理解,基于对现实世界、愿望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充分尊重和深切关怀。“对故乡的想象,对乡村的想象,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去发现故乡,发现生活;否则,我们的想象就会变得无根,变得廉价,非但不能成为文学的翅膀,还会让文学矮化、窄化、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