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与《剑来》IP联动,在国庆假期为书迷定制了一个“剑来世界”新华网发 台州府城 供图

台州府城与《剑来》IP联动,在国庆假期为书迷定制了一个“剑来世界”新华网发 台州府城 供图

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上,景宁“跟着文学游畲乡”项目亮相网络文学产业体验馆 刘鹏波 摄

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上,景宁“跟着文学游畲乡”项目亮相网络文学产业体验馆 刘鹏波 摄

夜幕降临,浙江台州临海古城的瓮城内,悬挂的布幔随风轻摆,仙侠之气扑面而来;艺人许佳琪化身《剑来》中的角色宁姚,与一群Coser执剑演绎“侠影流火”;光影秀将书中“一剑开天”“城破身殒”等名场面一一还原,现场游客热血沸腾……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临海千年古城再度热闹起来,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书迷和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只为一睹和参与经典网文《剑来》与台州府城的“破次元”联动。

如何将网络文学的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留量”?网络文学IP与县域文旅的结合,为我们解答这一现实课题提供了新思路。依托网络文学IP的影响力,县域文旅正在摆脱同质化竞争,重构游客与县城的互动方式,走出一条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发展之路。

网络文学从“可读”变为“可玩”

《剑来》是知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的代表作,以宏大的仙侠世界和“为人族守国门”的悲壮情怀圈粉无数。位于台州临海的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曾见证戚继光抗倭的英雄史诗,与《剑来》小说“剑气长城”的精神内核形成深度共鸣。两者共同推出“一剑来临携手江湖”主题活动,在国庆中秋假期共吸引游客80.4万人,成功带动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2亿次。

台州府城与《剑来》的合作,以“剑气长城”的精神贯穿始终,旨在打造一个可看、可触、可参与的“剑来世界”。在临海府城,兴善门入口的“网红树”对应着小说中的“老槐树”,紫阳茶楼被改造成“二掌柜酒铺”,巾山塔群暗合“剑修飞升”意象,非遗“黄沙狮子”与戚家军鸳鸯阵演武穿插其间……更有创意的是,临海将景区升级为大型实景RPG(角色扮演游戏)场域,让游客着古风妆造参与互动,从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8年《剑来》“老粉”薛先生专程从外地赶来临海,坦言只为亲身感受“心中的剑气长城”,在临海期间“手机就没锁过屏,一顿猛拍”。

当网络文学的内核与县域的底蕴相互融合,便能迸发出强大的文旅吸引力。近年来,长白山文旅火爆出圈,除了慕名而来欣赏自然风光的游客,还有不少是因为《盗墓笔记》而专程前来打卡的年轻读者。在《盗墓笔记》中,主人公张起灵于2005年8月17日进入青铜门,十年后从长白山归来。张起灵与吴邪之间的十年之约,让很多《盗墓笔记》的读者念念不忘,每年的8月17日逐渐成为“稻米”(《盗墓笔记》的粉丝)们约定俗成的节日,大家相约长白山,追寻小说中主人公的足迹。

今年8月17日,又一个“十年之约”到来之际,长白山管委会联合《盗墓笔记》IP方举办“稻米节”,原著作者南派三叔的签名见面会、主题音乐会、烟火表演等活动,共吸引8.4万人次线下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超2000万人次,活动期间县域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0%,全年游客量提前10天突破200万。来自黑龙江的游客“稻米兔子”说:“长白山风景秀美、气候宜人,这里的美食和人们的热情都让我觉得不虚此行。希望稻米节越办越好,吸引更多人来这里,也希望大家共同守护好这片宝贵的生态。”

作为长白山的核心承载地,吉林延边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盗笔主题小镇”,相关IP元素在县城内随处可见。在街角,游客能听到循环播放的IP主题曲,买到《盗笔笔记》主题文创;全国首个官方授权的“稻米驿站”在此落户后,集周边售卖、主题餐饮、粉丝互动于一体,成为全国书粉的线下聚集地,带动周边商铺营收显著增长。安图县内还打造了系列沉浸式场景,让游客深度体验《盗墓笔记》中的世界,相关雪雕项目的“云监工”直播单场观看量更是突破了500万人次。

县域文旅由“引流”成功“变现”

通过网络文学IP赋能、推动县域产业发展的例子还有位于浙江丽水景宁的畲乡网络文学村。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将网络文学与畲族文化深度绑定,自2022年起先后打造了畲乡网络文学村与网络文学众创空间,开设了12栋“大神树屋工作室”、14间文学民宿与2000平方米的开放创作空间,年均接待读者超万人次。常态化的“文学夜话”沙龙邀请梁晓明、法医秦明等作家分享创作心得,成为连接名家与大众的桥梁,激活了县城文化生态。

IP赋能正让景宁的文旅产业持续升温。今年春节的首场文化市集上,《全职高手》等IP文创吸引近千名粉丝;畲族“三月三”活动中,75名千万粉丝级Coser与畲族同胞跨界互动,让二次元与民族文化碰撞出新火花;文学村与众创空间也成为网红打卡点,带动景宁东弄畲寨田园综合体、《黑神话:悟空》取景地时思寺等景点客流量增长。如今,景宁网络文学相关业态已覆盖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年产值超4000万元,为返乡青年新增3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文学引流到文旅变现的跨越。

随着2024年浙江启动文化特派员工作,景宁创新推出了“跟着文学游畲乡”,倡导“慢行、慢品、慢创作”,鼓励游客随心而行、随遇而停,感受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文学生活的别样情趣。景宁网络文学众创空间主理人、丽水市文化特派员、网络作家牛凳表示,“跟着文学游畲乡”借鉴了网络文学的产业思维,为游客整合、链接景宁的文旅资源,“希望借助网络文学的流量,为景宁引进客流,促进当地民众增收”。

此外,广东江门塘口镇以“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世界遗产资源为根基,将网络文学与侨乡文化结合,探索“轻资产IP转化为文旅硬实力”的发展路径。安徽黄山徽州区洽舍乡将粉墙黛瓦的古村落、清澈溪流与连绵青山转化为创作素材,以“网络文学+影视短剧”为切入点,打造“徽州网络文学(影视短剧)创作小镇”,形成了“创作+旅游”的双向互动、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县城将网络文学作为拓展文旅的突破口,以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受访专家表示,网络文学成功赋能县城文旅的背后,读者的精神共鸣是根基,无论是《剑来》主题与府城文脉的契合,还是畲族文化与网文创作的呼应,都是找到网文IP与本土文化的共通点,实现了从流量到价值的跨越;沉浸体验是关键,通过实景还原、游戏化互动、非遗融合等方式,让文学“好读”更“好玩”,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成功将客流转化为消费;生态构建是保障,从创作空间搭建、人才培育到产业链延伸,完善的生态体系能让网文IP在县域持续生长,避免短期热度消退。

网络文学抵达“县”场,不仅为县域文旅提供了新思路,也更好地发挥了网络文学的母本作用,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了文字之外的新载体。事实上,小县城无需像大城市那样追逐热门赛道,若能深入挖掘本土的文化特色,找准其与网文IP的契合点,便能让山水人文与文学创意碰撞出火花。未来,随着更多县城加入进来,网络文学必将为县域文旅打开新的广阔空间,让更多的人走进县城、爱上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