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散文
李德富:遇见巴金
来源:四川作家网 编辑: 时间:2024-01-15

巴金,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星,一座丰碑,巴金文学院,更是一座文学的殿堂,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都为之向往,都以走进这座殿堂而深感荣耀自豪。

2023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天空布满晚霞,五彩斑斓的树叶熠熠闪光,驿马河边飘来馥郁的芬芳,我背着行囊,站在了巴金文学院的大门口。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这是四十多年的梦想啊,从山旮旯到巴金文学院,距离并不遥远,而我却走了四十多年!

我知道巴金的名字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我生在川中丘陵地区的一个山沟里,它的名字叫文巨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文学。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叔正在忘我地读一本厚厚的书。婆婆回家后,准备吃饭,见灶台里冷冷清清,原来,小叔看书把给全家人做饭忘掉了,婆婆操起一截竹篙就去打小叔,并说要把书给他烧了,吓得小叔像即将宰杀的鸡,四处奔跑,他情急之下跳入了房后的红苕窖。

是什么书让人这样着迷?事后我偷偷溜进他房里,在枕下找出了那本书,原来,这本书是《家》,作者叫巴金,我一读,就被里面的文字所打动,很快,便爱不释手。以后放学回家,趁小叔不在便溜进他房里,悄悄地读完了这本书。这部小说以一个封建大家庭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当时封建社会大官僚资本家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青年一代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追求自由、民主和幸福的渴望。小说中的高老太爷是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对儿子粗暴打骂,甚至囚禁了敢于反抗的觉慧。觉慧是一个勇敢、果断、敢于同封建专制势力做斗争的青年,为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他出走了。而觉新则是一个懦弱的青年,面对封建势力的压迫,他选择了妥协和屈服。还有鸣凤、觉明等人的反抗和不幸遭遇,无不展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矛盾和黑暗。小说中的情节和描写非常生动,让人震撼。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小说,爱上了巴金。而巴金的名字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因为爱读书,每次作文都成为班上的范文,同学们总是投来羡慕的目光,我有些沾沾自喜,但从不说出读书的秘密。有一次,老师在班上讲完我的作文后,居然对我说,德富同学,只要继续努力,将来一定是棵文学的苗子,可当作家。下课后,老师又叫我到他办公室,拿了一本小说集给我,叫我多读书。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文学,但就因这一句话,像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我幼稚的心灵,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于是,我开始热爱读书,写作,还试着投稿,竟然,有一首小诗还被县里办的一本《革命文艺》发表了,这对我来说,犹如春风吹拂心田,成为莫大的鼓舞。就这样,我做起了文学的梦来。

然而,生活的艰辛和曲折,总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1976年12月,国家还未恢复高考,我从学校去当了兵,北国边疆的雪地里,紧张的训练使我每天疲惫不堪,但我仍然喜爱读书,看文学作品,书中另有一个世界,也是我疲惫时的最好放松。这个时期,我读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的后两部《春》《秋》。以后,又读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我被这位伟大的作家给我带来的快乐深深吸引。

岁月在灿烂的时光里会演绎出意想不到的人生。 2018年,战友聚会,为了鼓励分别四十年的战友来成都相聚,我写了一篇小文:战友,来吧,成都欢迎你。不曾想在酒席上,新疆塔城和阿勒泰的战友高举着酒杯,硬要向我敬酒,他们说,德富战友呵,知道我们为什么跑一两千公里的路要来成都聚会吗?都是你的文章打动了我们呀,我们原本是打算不来的,你的文章唤醒了我们的青春岁月,使我们特别感动,不来不行呀!我也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原来文学竟有如此的魅力,这让我重新审视文学,拾起了文学梦想。以后,我开始拼命读书、写作,文章也陆陆续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

我想,作为文学上的学生,如何能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呢?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名字:巴金文学院。巴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是我早年最喜爱的作家,最崇敬的作家。他晚年的《随想录》,叫作家要“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引起了强烈反响。我哪天能上巴金文学院学习,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啊。我开始探寻文学之路,期待着有一天能走进巴金文学院学习和深造,聆听大师们的教诲。

2023年11月14日,四川省作家协会在巴金文学院举办新会员培训班,我终于踏入了巴金文学院的大门,走进了这个我梦寐以求的文学殿堂。

巴金文学院坐落在龙泉驿驿马河边一片翠竹林荫之中,它旁边是沫若艺术院。两位四川走出的大文豪并肩于驿马河边,不仅是四川人民的骄傲,更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仰望的高地。抬头望去,高高耸立、洁白如玉的大门上,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的亲笔题词:巴金文学院。大门两旁三根大理石白玉柱,雕刻着巴金的代表作名称:一边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一边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靠左的白玉柱上,紧贴着一支巨大的钢笔笔尖,寓意着巴金一生勤奋写作,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跨入院内,就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前面是庭院,会议室,巴金铜像厅。后面是一排别致的小青瓦房和木楼。门廊两边各一颗黄桷兰,像迊宾的礼仪小姐,散发出幽幽的暗香。右边是高大的主楼大厅,宽敞的大厅正中安放着巴金老人的铜像,他端坐于藤椅上,戴着大幅眼镜,目光深邃,似在思考着什么。他身后的墙上写着他向广大作者发出的心声“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这就是我久仰的巴金!我埋藏心中的偶像,今天终于相见了。我没有亲眼见过巴金,看着铜像,如同看见了巴金本人,看见了他慈祥而和蔼可亲的笑容。他在我心里是不朽的丰碑,他生动的文字,是我写作的营养,他的著作滋养着我成长。

巴金,本名李尧棠,生于成都,祖籍浙江嘉兴市。主要作品有:早年的《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憩园》《随想录》等。这些伟大的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文学院创建于1983年,旨在发现、培养青年作家,并为文艺界人士提供交流学习场所。它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基地,是研究巴金先生的重要资料库与学术基地,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巴金文学院建院40年来,硕果累累,先后有200多位中青年骨干作家,创作出版了300多部长篇小说。在中国,它和鲁迅文学院并驾齐驱,闻名遐迩。

青枝绿叶掩映着院内各处角落,三角梅婀娜多姿地站在墙边。小河旁,笑脸盈盈,婉转鸣唱的鸟类天籁之音,凸显出它的安详与宁静,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婆娑的黄桷兰和高大的桂花树散发出馥郁的芬芳,正像巴金老人的书香,荡漾在人们的心间。在园内的后面,还设有“笔耕园”“会客厅”“创作室”“外宾接待楼”。今天,我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学员。我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文学梦想,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我也深知,这样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必须珍惜这次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为祖国的文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这里,在各位文学老师的指点下,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和灵感,结交更广泛的文学朋友,我的文学之路也将更加宽广。

巴金文学院,我的梦想之地,我将在这里实现我的文学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