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文学动态
围炉而坐话创作 精准点评暖文心
——记文学川军•百场改稿进基层•2022资阳中长篇小说改稿会
来源:资阳新闻传媒中心 | 胡佳音 编辑:梁曌 时间:2022-12-13

“点评很到位,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指导实实在在,致广大,尽精微,令人警醒,催人精进!”

近日,三场“文学川军•百场改稿进基层•2022资阳中长篇小说改稿会”在资阳市作协会员微信群火热举行。让资阳三位作者在点评中获益的同时,更激励着资阳市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勤创作、出精品的信心和初心。

“文学川军•百场改稿进基层”活动,作为省作协深入扶持基层文学创作出作品、出人才,大力推进“文学川军”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通过集中对市州作家作品进行点评的方式,让文学创作者清晰地认识作品,并在专家点评、文友讨论中吸纳更多修改意见,从而让作品更加完善、创作更加精进。

资阳市作协主席唐俊高介绍,继去年开展了“文学川军•百场改稿进基层•2021资阳中篇小说改稿会”后,今年,经资阳市作协广泛征集和推荐并报省作协批准,决定举行2022资阳中长篇小说改稿会,确定将汪古翔的中篇小说《嗨,三轮儿》、苏清鹏的中篇小说《大路朝天》、姚勇刚的长篇小说《日记本里的秘密》三部作品作为点评对象,接受专家点评、指导。

此次改稿会由省作协主办,省作协创联部、资阳市作协承办。改稿会分三场进行,分别邀请到青年评论家赵依、作家卓慧、庞惊涛作点评指导。由于疫情防控等因素,今年的改稿活动均在线上进行。由改稿专家在线对作品进行针对性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改稿专家还将在线与与会作家进行交流互动。

不留情面、直抵内核、精准点评的方式,专家、作者、会员互动交流的模式,深受资阳市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欢迎,大家直呼:“这种指导很直接!很实用!”

 

庞惊涛:生下这么个儿就要帮助他成长

第一场改稿会点评的作品是乐至作家姚勇刚的长篇小说《日记本里的秘密》,点评嘉宾是庞惊涛。

庞惊涛,四川西充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钱学(钱锺书)研究学者,蜀山书院山长。出版有《啃钱齿余录》《钱锺书与天府学人》《青山流水读书声》《看历史:大区域视野下的人文观察》《蜀书二十四品》等著作,现任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编辑。

姚勇刚,乐至县文学爱好者,业余喜欢文学创作。写有长篇小说《青春硬了》《羞红色的忏悔》(创作中)、散文随笔集《讪笑驴》等。他的长篇小说《日记本里的秘密》以沉着和冷静的叙事,呈现了父子两代人分别在乡村留守和城市打工的艰辛生存史和让人扼腕痛惜的毁灭史,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于这次的线上改稿会,作者姚勇刚表示有些忐忑、诚惶诚恐。但随着指导老师的精准点评和中肯的建议,他直呼受益。

因为改稿群会员众多,庞惊涛刚进群不禁表示“好激动,资阳作家兵强马壮啊!”

点评中,庞惊涛从小说的整体、语言、结构、情节、叙事等到意识形态、文学生态、出版环境等,做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和传授。

在他看来,“这是一部当代乡村社会真实而残酷的浮世绘。”他说,小说上下篇结合,可谓父与子、城与乡、生与死、罪与恶的对话。“它带给我的启发和思考在于:身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辨别人性的秘密。不要说邻里亲情,就是父子、夫妻,也必将面临重重困难。”

庞惊涛认为,作品呈现了留守少年火娃具有普遍性的厌学问题,也细腻呈现了隔代教育存在的许多治标不治本的问题。特别是对这一点,让人感触于乡村社会面向凋敝之后,留守老人、智障少女等特殊人群缺少关爱和生存保障的现实痛苦,特别关注女性命运的无根无托,它们几乎就是现实农村和城市边缘人的真实投影。“文本呈现出来的人性不完美性和生存的残酷性,使这部小说显示出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作家的写作冲动可能不仅仅是来源于一个现实的场景和语言冲动,更多是如何面向问题,面向现实生活复杂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

“小说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方言。”庞惊涛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一部长篇,完成对资阳乡土语言的整理和打捞,也是大功一件!”他指出,文中无论叙事还是人物对话多以俚语呈现,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方言气息,可谓方言写作的深耕细描之作。部分方言更是突出了资阳城乡的社会风情和历史人文积淀,具有很强的识别性。他说,要让方言成为文本继思想、情感之后的第三个支撑。但要注意弄准确方言的写法、放在文中准确的表情达意、为塑造人物服务。

就小说的结构来看,庞惊涛认为《日记本里的秘密》在结构的设计和情节的展开上,以娓娓道来的个性化叙事见长。在关键情节的设计上设置悬念、缠绕与留白,具有了相当的冲突性,使文本的可读性和读者对阅读产生的期待性显著增强。

此外,庞惊涛还对小说的意识形态、字词使用、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说:“生下来这么一个‘儿’,你不能不管。要带好它,帮助它成长,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它才会健康。”

对于庞惊涛的专业意见,姚勇刚数次用“醍醐灌顶”来总结自己的感受。他表示,此次改稿会最大的收获是增强了写作信心,同时也意识到了作品中的不足,这会让他在今后的写作中少走一些弯路。

 

赵依:真实力量唤起城市乡愁

第二场改稿会的点评作品是雁江作家汪古翔的中篇小说《嗨,三轮儿》,点评嘉宾是赵依。

赵依,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作协《中国作家》杂志社编辑,从事理论评论和小说创作。有评论集《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等。小说曾获“华语青年作家奖”奖、《北京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奖项。

汪古翔,毕业于西华师大中文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资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过散文集《穿越市井》《我的沱江》。此次创作的中篇小说《嗨,三轮儿》,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一个退伍兵的7年岁月,写他退伍回农村再进城拉三轮,三轮营生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写的是出走乡村到城市再重返农村的人生。

“我是成都人,因此读到汪老师的这部小说,扑面而来的就是亲切感!我是一字不落地读了,包括后记。”点评中,赵依对小说中的城市代步工具——人力三轮车印象深刻、饱含回忆。她说,“读的过程中我就在不停地回忆小时候,在成都也是有很多三轮车的,大家都是这么扯着嗓子吼一声,然后三轮儿就掉头过来,说地方谈价格,然后上车。车夫还会看看乘客的人数和斤数来进行服务费议价。”

“首先,小说具有的是一种真实的力量。”在赵依看来,当年的物价、生活水平、房租,具体的数据可能我们都遗忘了,包括一个城市、县城,究竟有多少车夫,有多少人是靠最真实的体力劳动在吃饭的。这些纪实性的内容,使小说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材料价值,以及公共交通行业的变迁史料。

“其次,小说至少对于我来说,唤起了一种城市乡愁。”赵依说,小说里面丰富的、活生生的细节,展现了乡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撕裂。“我们当下谈小说,谈小说的现代性,谈城市,后现代,亚文化等等,始终是离不开乡土中国的,中国的现代性离不开乡土文明。”

“再者,对于我这一代城市青年,通过这部小说,向我们重申了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在当代社会建构中的价值。”赵依说,中国近代以来的语境之中,“劳动”一词有其独特的历史意味。它既在革命历史叙述中成为执行阶级分层、推进革命在“暴力斗争”中前行的强劲叙事动力,也在革命现代性实践全面铺开时升华为一个过于负重的哲学语言。而当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样一种劳动伦理在充满乐观精神的解放叙事中仍然担纲了似曾相识的历史角色,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劳动光荣”是有其传统和历史纵深的。

结合对小说的剖析,赵依简要谈及了什么是中篇小说,以及中篇小说的创作方法。她认为,仅仅依据篇幅来划分一种文体,势必会存在某些不足。在她看来,中篇小说与长篇、短篇相比,其适中的文字量,使这一文体先天性地更倾向于也更适宜于讲“故事”。那么对照长篇的宏大和短篇的灵巧截面,它是要兼有两家之所长的,要有完整的故事,或者说讲述一段历史,并在结构上有新意。

“这里很巧的是,我们回顾一下《嗨,三轮儿》发生的时代在1995年左右,长篇小说发展迅猛,并逐渐占据了小说创作的主导地位。中篇小说创作则立足于创作主体的精神维度和审美观念,从时代意识、伦理思考和人性关怀等内在基本属性来考察。”她说,也正是差不多在1995年前后,底层叙事兴起。中篇小说在这一热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反映底层生活的真实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导致这一状况的时代历史原因。

“可以说,时代与文体与文学整体生态,产生了深刻关联。”赵依说,面对中国社会市场化转型的深入,一度涌现了大量有关社会问题的“新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都是一些中篇小说,包括谈歌的《大厂》和《车间》、何申的《信访办主任》、刘醒龙的《分享艰难》等,紧随其后,又出现了“个人化写作”思潮,同样涌现了一大批专注于女性个体生命体验性书写的中篇小说。

“《嗨,三轮儿》这部作品,其实写到了中国工人的瓦解。”小说中至少写了两种代表性的工人角色,一是国企等原公有制单位中的工人,也就是传统工人,他们下岗了,有的人花40000元买了个三轮。二是“农民工”,至今仍承担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岗位。这两种工人,源流相汇,在那个时代,共同形成了中国的“新工人”群体。“汪老师通过这部小说,基本上写到了这点,所以从更宏阔的角度来挖掘这部作品,它的现实性,它的分量,是非常足的。”

点评中,赵依对小说的语言风格表达出极高的认同:“大家肯定发现了,这部小说具有明显的方言风格。”她说,这其实紧扣我们当下经常谈论的文艺叙事的“地方性”,这种地方性精神,常诉诸方言、民俗、风物等地方传统的文化因子,建构大众关于地方独特性的想象,这也内在于四川文学传统,以及地方血性。其实我们写好了自己熟悉的地方,势必也就写好了中国。

对小说中存在的不足,赵依也开诚布公指出:“避免写成直接的对抗性”“小说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不是最好的小说语言”“小说是通过人物去表达意图,人物写好了,那些议论性的观点和内容,读者自然会明白。

一席点评,让一众人等直呼“很受益”。

而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作者汪古翔。他说:“感谢省作协举办的这次改稿会,使我得以借助网络这一现代化平台,聆听来自万里之外的文学名师赵依老师的耳提面命、手把手地指导,享受了一场久违了的文学盛宴。”他表示,作为小地方的业余文学创作者,受知识水平、眼界视野的局限,难免坐井观天,暗夜前行,必然要走不少弯路,能够得到庞惊涛、赵依、卓慧等来自高层次、大世界的名作家、名编辑的指导,听到他们高屋建瓴的文学理论和身体力行和创作经验,真是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另一层感动来自老师们对我们基层作者的态度,三位老师在阅读、解析我们的作品时都是十分投入、非常仔细、下了深水的,这给我们今后服务于地方文学活动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也将以老师们的精神将文学的薪火传递下去。”

 

卓慧:新闻止步的地方就是文学起步之处

最后一场改稿会点评作品是资阳作家苏清鹏的中篇小说《大路朝天》,点评嘉宾是卓慧。

卓慧,四川资阳人,文学硕士,现任《四川文学》副主编、编审,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学评论集《马识途生平与创作》《别样女子》,另有小说、随笔刊发于《作品》《江南》《飞天》《青年作家》等国内报刊。

苏清鹏,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四川文学》《四川日报》《短篇小说》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数十篇。其中小说《花钱》《秀秀》《结》等作品被分别被《小小说选刊》《青年文摘》《中国连环画》杂志选载和改编。此次创作的中篇小说《大路朝天》,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一个因替父兄的乡村恶名背锅而冤枉入狱的青年农民出狱后的救赎。

“老实说,刚读第一段,我有些惊喜,惊喜什么呢?惊喜于作品独特的切入角度,利落的叙事。”点评之初,卓慧难掩对小说的喜爱之情。她说,在文章开头第一段写主人公胡代才刚从狱中出来回到家里的情景,这个切入角度非常好,描写也细致、清新,跟人物的内心感受贴合得比较好,有既视感、现代感。

卓慧说,作品在写到胡代才发现大哥屋里有个“铁链女”。“铁链女”的出现,很有当下感,我先以为这篇作品是要写一个“铁链女”的故事。“大家知道,‘铁链女’事件,是今年年初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事件,把新闻引入文学,让文学与时代契合,体现文学的当下性,非常好,非常值得肯定。”

她同时表示,通常说来,新闻止步的地方,就是文学起步之处。但文学怎样表现,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很考验作者功夫,十分考验作者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一个新闻事件,要转化为文学作品,很不容易的。所以,以为作者要把“铁链女”事件转化为小说,我很兴奋、很期待。读完作品,发现希望落了空。作品重点不是写“铁链女”,而是写“他”的救赎,写他如何被冤枉入狱,出狱后如何发现两个恶哥哥利用他的冤枉入狱事件讹诈乡邻,以及如何又跟恶人杨兵混饭吃,及至发现其恶行,悄悄举报,救出“铁链女”远走他乡。作品情节曲折,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真实。

对于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卓慧也是真诚地提出了她的看法和意见。

“感谢省作家协会!感谢卓慧老师!”小说作者苏清鹏用简单的话语,表达着心中最真挚的谢意。

他说,虽然文学创作主要是一项个体艺术活动,但这种活动往往受限于作者本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经验。特别是像我这种认知不够、经验不足的基层作者,更需要名家、专家的点拨与提携。省作协在资阳开展的改稿活动,犹如雨露甘霖,滋润了基层作者久旱的文学心田,我是受益者之一。卓慧老师以独具的慧眼,对我的小说的点评,用心之功,点评之深,使我深受感动。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卓慧老师细致入微的点评,猛然悟得了亚里士多德的“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的深刻含义。

这次围炉话创作,坦诚交流,精到点评,对于资阳的创作群体来说,犹如冬天里的一抹阳光,温暖在身,温润文心。

远在非洲旅行的资阳作家姚俊霞场场不落下,每场点评前都早早地从万里之外的赞比亚发来“微信贺电”:“感慨在异国他乡还能获得这样‘胜读十年书’的学习机会,既让我恍若与老师朋友们济济一堂,也给迷茫中的我注入了文学的方向和力量!”她说,此次资阳市作协推荐的三部作品她都读过,很受启发,每部作品中都渗透着资阳的传统特色及区域元素,对于资阳本土文学空间的构建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果与会的作家们能按照老师们的点评触类旁通,那么,资阳的文学前景就会光辉灿烂,文学大家就很可能诞生在我们身边。”

远在新疆伊犁的资阳作协会员刘武洋,同样每场都带着“小板凳”进群聆听点评。他感叹:“对于像我们身在异乡的写作人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机会,甚是感激!”

久居西昌的资阳作协会员鄢丹萍同样发来“微信贺电”:“文学是我一生的所爱。作为在异地的游子,我期待家乡资阳的优秀作家、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为资阳文友们加油!”

资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唐俊高殷切寄语: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更加坚定文学理想,打开思想格局,敞亮文学胸襟,挖掘认知深井,厘清创作本真,提振书写火热生活的精气神。同时,也告慰所有会员要保有一颗文学初心:文心依旧,恒定依旧,愿汲取宝贵营养,来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