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文学访谈
地质队里的科幻作家贾煜: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来源:川观新闻 | 文露敏 编辑: 时间:2023-04-13

人物名片

贾煜,青年作家。现供职于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届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时空迷阵》、少儿长篇《幻海》《冰冻北极》《改造天才》等。2022年3月,凭借短篇小说《龙门阵》荣获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荣誉——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

3月底的一个周末,贾煜短暂地从地质大队工作中抽身,投入到另一个身份之中去。在雅安市荥经县海拔3666米的牛背山,她和其他科幻作家一道,领取了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荣誉——中国科幻银河奖。

获奖的短篇小说《龙门阵》里,贾煜描述了一台潜入地底消弥地震影响的大型装置“龙门阵”,灵感正来源于她在地质队里的工作经验和所思所感。这并不是贾煜唯一一篇注入个人情结的小说——悬停在蓉城上方的“稀客老茶馆”,孤独而坚韧的“太空矿工”……在她的科幻世界里,“仰望星空”并不是唯一的主题。

贾煜说,身处地质行业是自己写作的“差异化优势”。她想通过自己的笔,为这个时代的地质事业“画像留影”,让大家眼中“神秘的行业”被更多人所知晓。


1681115081511079888.jpg-cgwapimg.jpg

贾煜


一本杂志,开启仰望星空的旅途

在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绕不开一本名为《科幻世界》的杂志。“出生”于四川成都的这本杂志,刊载过《三体》《流浪地球》等一系列小说,是不少科幻迷“梦开始的地方”。

“80后”贾煜,也是《科幻世界》的忠实读者。初中二年级的一天,她到堂哥家里玩,从一柜子的漫画书、杂志中,一眼瞥见了一本封面看起来就与众不同的《科幻世界》。一读就是一整天。贾煜被这本杂志里奇妙的世界吸引了:“与其他文学相比,它是那样不同,让我打开了新的思想维度。”

初中三年级直至考上大学,贾煜每年都会订购《科幻世界》,每一期都会精读。吸引她的,是小说所传递的宏大宇宙观和独特的人文思考。这份热爱还影响到她高二时文理分科的选择:在身边人都以为她会选择文科时,却毅然进入了理科班,因为科幻让天文和物理成为她喜欢的学科。

也是在高二,贾煜向《科幻世界》的“校园之星”栏目寄出了她的第一篇科幻小说,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被退稿。不过,贾煜心中的科幻之火并没有熄灭。毕业后工作的七八年间,她利用业余时间断续创作了两篇科幻小说,但最终只有一篇发表在了当时的《科幻大王》上,忙于工作而又信心不足的她,再次中断了科幻写作。


1681115081622000825.jpg-cgwapimg.jpg

高原上的地质队。(受访者供图)


2014年,进入而立之年的贾煜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赋予人生更多意义?经过反复考量,她最终还是难以割舍文学,虽然知道一旦下定决心写作会很辛苦,但还是给了自己一个坚定的答案。

那一年,认为自己已经和科幻“脱节”的贾煜,从非科幻题材的故事一点点写起。而随着2015年《三体》小说的“出圈”,中国科幻热就此进入持续至今的“黄金期”。

机会就这样悄然来到。贾煜重拾初心,在初中埋下的科幻“种子”开始发芽长大。她重新写起了科幻故事,试着向各个科幻平台投稿,之后,随着被退稿越来越少,她也有了足够的信心继续写下去。终于,在2018年,贾煜出版了第一本科幻长篇小说《时空迷阵》。


脚踏实地,将现实情结融入科幻小说

踏入了科幻作家的行列,贾煜的作品,总是带有浓浓的个人色彩。在她看来,这与在成都近20年的生活经历及职业赋予的地质情怀有关。

在《芙蓉花开》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这幅图里,近有喝着盖碗茶,听着川剧,半躺在竹椅上的茶客;远有乘坐磁悬浮电梯,玩着全息机从半空而过的路人;再远处是成都风光,有内城区的天府熊猫塔,有外城区的各式悬停建筑,还有来回穿梭其间的聚变飞行器。”

在创作《芙蓉花开》时,曾有朋友问贾煜:未来真的还会有川剧吗?这引起了贾煜深深的思考:“我想借小说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些传统古老的东西并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消亡。”

在成都,贾煜感受到了“温和与锋利,古朴与奢华”的融合,因此,这里是科幻故事发生地的最佳之选。这也与著名小说家威尔斯科幻小说的空间建构方法论暗合——跳出星际太空、自然荒野等热度空间的约束,回归到日常生活的主场城市之中,去构建和开拓科幻小说的空间。

贾煜的这种思考,还与她的职业经历相关。因地质队工作的需要,她每年会多次到甘孜、阿坝等地的项目现场。在一些荒山野岭,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机器设备仍要通过驴子和马匹驮到山上去,古老的运输方式与现代快捷的交通方式形成了强烈对比。

“地质工作非常辛苦,地质人往往都在埋头苦干,外界对我们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为了将地质工作与科幻小说更好融合,贾煜搜索了大量文献,还常请教行业里的地质专家。《龙门阵》的一段详细描述:“露出地面的‘树冠’用于接收太阳能,辅助专门电路驱动装置运行;埋入山体的‘树干’用于稳固装置,同时用作输送通道;伸入地壳的‘树根’用于搜寻吸取地底的机械能和热能,再进行转化……”想象之外,这些细节描写源于贾煜在滑坡、泥石流治理工程前的触景生情:“如果能够缓解地震,没有那么多的地质灾害,该有多好。”

中国科幻银河奖的颁奖词这样描述这部作品:“这是一部融入现实主义元素的重工业科幻代表作,用自然信仰和未来科技的碰撞,凝视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在缝合的时差中构塑出一个为了梦想奋斗不止的国家的多彩与大同。”

贾煜备受激励。现在,她仍然抓住工作、陪伴家人之外的时间来看书、写作。她想尽快再出版一部长篇,并且正在构思与地质有关的系列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