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时政新闻
杜甫写湿润多雨 写江水丰盈 阿来:只要他写,就是顶峰!
来源:川观新闻 肖姗姗 成博 编辑:骆驼 时间:2022-04-24

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下午3点,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系列讲座——“杜甫 成都 诗”第三讲在阿来书房开讲。四川省作协主席、作家阿来以“堂外雨,堂前江”为主题,开始追寻杜甫在成都春日的诗情画意。

360截图20220424101528437.jpg

讲解读书日由来

怀念跟杜甫一样优秀的莎翁

在世界读书日开启第三讲,这个巧合让阿来觉得讲座又多了些意义。开讲杜诗前,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下世界读书日的由来,朗读了一遍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在这一天,愿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向人类文明史上作出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的大师们,表示尊重和感谢。同时,尊重知识产权。阿来说,这是需要大家经常温习的一段话,也是4月23日成为重要文化节日本质的意义所在。

阿来特别提到了两大文学巨匠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1616年4月23日,这两位作家去世。”莎士比亚除了是戏剧家,在英语的诗歌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就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当中的地位一样。


书写成都天气

杜甫或是第一人

说回杜甫,之所以定下“堂外雨,堂前江”这个主题,阿来说,那是因为“杜甫对成都的感慨从浣花溪边开始,从温润的气候和优美的景物开始。”第二讲,杜甫在成都“卜居”并“堂成”,那么,安居下来以后,杜甫在浣花溪边草堂当中的生活是怎样的?他跟周围发生了怎样的关系?阿来决定在第三讲中好好说道。

首先,阿来讲杜甫跟自然界发生的关系,引出了第一首诗《梅雨》。“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阿来说,草堂大概是760年的五六月间盖成的,这时候雨水多一些,这个季节刚好是梅子成熟的时候,往往叫梅雨或者黄梅雨。“杜甫的诗完全可以做到明白如画。茅茨疏易湿,就是他刚盖好的草堂楼顶上,茅草还没有那么多层,容易漏,疏就是薄、少,后来不断修缮,再后来他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已经是三重茅了,刚开始只有一重或者两重,雨多了会带来困惑。云雾密难开,过去没有人写过成都天气,这是大概第一首写成都天气的诗。竞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过去下了雨,门前的江水就涨起来了,过去的古人相信水里有龙,岸边起了漩涡,蛟龙在盘旋。”


水涨燕飞

杜甫笔下的成都生态真好

讲到雨、讲到江,就讲到了下雨江涨水。杜甫也写了诗《江涨》。“’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一天早上还在家里睡觉,还没有醒,昨天下了一晚上雨,外边浣花溪涨水了。那时候的浣花溪不像今天的河床挖的那么深。江涨柴门外,突然小孩跑进来报告外边发水了。‘下床高数尺,倚仗没中洲。’有的人说水淹到屋顶几尺高了,也不对,床就几尺,床都飘起来了,还下什么床呢?而是听到儿童报急流,出门一看,江里的水比往天都高了好几尺,是这个意思。要是茅草屋,在床前都高了数尺,床本来就没有数尺的。赶紧杵着拐棍站在江边一看,中洲是什么意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洲是什么?河中的沙滩,或者河中的小沙洲,上边还有芦苇、水草等。一看,昨天江中心还有沙滩和水草,都被淹没了,叫做倚仗没中洲。‘细动迎风燕’,江流一涨,不光蛟龙喜,鸟也很高兴,因为涨水,食物就多了,燕子也飞在江上,今天成都看不到鸥鸟,燕子还能看到。”

说到这儿,阿来强调,由此可见,当时成都的生态环境有多好,“轻摇逐浪鸥,燕子迎风,燕子小,风大了他就在空中停不住,只有在小风当中迎着风,细动迎风燕,轻轻摇。鸥鸟大一些,跟着波浪追逐,寻找食物,所以是轻摇逐浪鸥。这一句是非常生动准确的,江上涨水时的情景。渔人萦小楫,楫是船桨,水大了,船不稳,就用绳子把船桨绑在船边,更好用劲,容易拔船头。先看到下雨,又看到江涨,也是第一次有人写成都这样的情景,在之前我没有看到过有人写成都下雨和涨水。”


留恋山水田园

诗圣自甘为农

下过雨,涨了水,终于天晴了。杜甫又开始记录放晴后他的田园生活。“《田舍》,田舍青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渔梁。”写下《田舍》,描绘出自己站草堂门口看到的一幅田园风景画——阿来觉得杜甫真了不起,“杜甫的山水田园之诗,有‘我’之境。”

阿来接下来讲,杜甫还有另外一首诗,第一句也有“清江”。诗名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江流转过弯,就像伸出一对手臂,杜甫喜欢用'抱'这个词,他喜欢抱字,描绘的不是人来抱,而是地域环境。”

而对于这里的风景和生活,杜甫是觉得安宁、平静、幸福的。所以,曾经有过抱负的他写下了《为农》。“什么都不想,就是在锦江边好好当一个农民,反正人家给了这么大一块地。”阿来直言。


写水写不够

写出“诗眼”成经典

之后,阿来还接连讲解了《春水》《春水生二绝》《水槛遣心二首》,全部都与成都的“水”有关。“写水写不够,没有见到过这么好的水,一直在写水,就在这大半年的时间当中又写了《春水》。《春水》不够,还写《春水生二绝》。最后写成都的经典来了,《水槛遣心二首》,这是杜诗中的精华。他在这里看到的雨中景象也是迄今为止写成都的无出其右的优美篇章。”

阿来说,只有非常详细观察这个世界的人,不是大致看的人,是天天观察才能看到那样的景象,“下小雨的时候鱼会冒出来,小鱼在水面上激起的小水花,也会对鱼产生逗引的作用,但是大雨它们就害怕就沉下去了。燕子低飞雨天到,气压大,燕子飞得低,但是将面蚊子聚集比较多,燕子要找吃的,微风中它微微摇晃,斜着身子……杜甫他观察自然现象,而且捕捉这个动态,在古典诗歌里最重要的就是动词,'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句诗里,总要找出一个对子让它响亮,什么意思?这些响亮的字就叫做诗眼,诗有眼才活,就像下围棋要做眼一样,才生动。这个眼在什么地方?就在'出'跟'斜',这两个字突然一下就把动态的情景抓住了,捕捉到了,凝固下来了。”


诗词不必多讲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讲杜诗,怎能少了《春夜喜雨》?“随便买一本杜诗的书,哪怕只选20首的杜诗,一定有它。”阿来说他今天不想多讲这首诗,为的就是要保留最美的诗意,“古人就说,文章不用老讲,它的意义多读几遍就出来了。”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正是阿来在今天这个读书日希望能传授给大家的阅读心得,“诗意就隐藏在节奏音韵中,能意会就行,不用老是翻译成白话文来讲。”

除了鼓励大家多阅读,阿来还给在场热爱写作的孩子传授杜甫式写作经验:“写作也有自然规律,不是篇篇字字珠玑,始终纠结于一个题材一个方面,观察、体会、书写、总结经验,再观察,再体会,再书写,步步提高,最后经典就出来了,并不是说天才的作家一写出来就是天才。”

阿来感叹,在读书日,读了杜甫在成都的若干首诗,读了湿润、多雨的成都,也读了江水平缓丰盈的都江堰灌溉水系。“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1400多首,而当中至少有1/5是可称经典的。”阿来景仰杜甫,直言:“没有什么题材他不会写!他来成都之前写战争,写老百姓的苦难,写战争对人民的摧残,宫廷的残破,哀疆土,讲述自己远大志向,突然调子一转,来成都写山水田园、恬静欣喜。但是他会永远这样吗?永远沉溺在这一面吗?他几乎是无所不能,律诗、绝句、古风歌……只要他写就是顶峰。”阿来承诺,他会慢慢将这些经典都讲出来,讲2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