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文学动态
陈新应邀参加《北京文学》杂志编辑宣传发行会议
来源:四川作家网 编辑:胡馨月 时间:2016-10-26

1.jpg

2016年10月21日,《北京文学》2016年编辑宣传发行工作会在京召开,来自文学界、出版界、媒体界等相关行业的近二十余位专家出席会议,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陈新,作为该刊特邀作家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2.jpg

会议开始,《北京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杨晓升向与会专家致欢迎辞,并做了主旨演讲。

他从文学期刊的作用、挑战和机遇三个方面谈起,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他提出的问题关乎文学期刊在新媒体时代中的生存态势,意义重大。他指出文学期刊是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源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首先,文学期刊是社会主义文学和文化的重要阵地,其次,文学期刊是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根基,再次,文学期刊是国家或地区的文学名片,反映了当地文学创作状况,代表着文学创作水平。然而,每一本文学期刊目前都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反思当下,文学期刊面临的两大挑战分别来自外部世界和行业内部。首先,新媒体的普及为传统的纸质读物带来一定的冲击,其次,期刊同质化问题、“千刊一面”的现象又为文学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更多考验。在谈及文学期刊的机遇时,杨晓升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从中央到地方对文化和文学的投入与重视越来越大,这为文学期刊提供了发展的沃土。此外,在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的时代,愈来愈多的读者普遍有着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寻求内心安宁的诉求,这对于文学期刊的发展来说也是利好消息。

龙源国际期刊网总编辑穆广菊表示,文学即人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不会因为数字化媒体的诞生和普及而式微。数据证明,国外在线阅读调查中,文学阅读一直排在在线阅读的前端。阅读载体多了,如何保证纸质出版行业的发展。穆广菊认为,推行内容营销,把数字发行与纸质发行并重是文学期刊未来发展的重点。

北京市邮政发行局党委副书记颜廷秀表示,纸质媒体永远不会消亡,她对纸质文学期刊抱有期望。她指出纸质文学期刊应挖掘读者群体,培养、扩大年轻读者群,积极开发年轻读者习惯的订阅方式,保有敏锐触觉,更好地适应数字媒体时代。北京市邮政发行局运维部主任吴叙红也看好文学作品的未来,她表示全民阅读推崇的主要还是文学作品。虽然在数字化时代,碎片化阅读越来越普遍,但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陶冶情操的精神体验,更适合纸质阅读。不过为了顺应时代,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文学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市邮政发行局市场部业务主管李佳认为,应考虑不同年龄层读者群的阅读习惯,文学期刊可以利用数字平台吸引到更多的年轻读者。

著名散文家、《中国国门时报》副总编华静;著名作家、《小说选刊》前主编杜卫东、中国作家网主编、评论家刘秀娟;作家网总编、《微型小说》杂志社社长冰峰,以及著名出版人李国桢、尚振山等人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会上,作为《北京文学》特邀作家代表,陈新就传统文学刊物如何与多媒体结合方面谈了几点自己的想法,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

《北京文学》由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是一份刊登包括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诗歌和文化评论等多种优秀作品的真正好看的综合性文学杂志。

该刊近年来作品被转载率在全国文学期刊名列前茅,杂志发行量持续攀升,单期杂志每年均出现脱销,读者抢购的景象,成为新世纪里中国最受关注的文学杂志之一。

《北京文学》月刊自1950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20世纪50年代,《北京文学》因发表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时期之后,《北京文学》更是佳作迭出: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邓友梅的《那五》、陈建功的《丹凤眼》和《飘逝的花头巾》、余华的《现实一种》、刘震云的《单位》、刘恒的《伏羲伏羲》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名家名篇,使《北京文学》领新时期文学之风骚。

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文学》及时把握市场经济时代的脉搏和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锐意改革,新开设“现实中国”、“作家人气榜”、“好看小说”、“新人自荐”、“天下中文”、“文化观察”、“真情写作”、“网络奇文”、“阅读参考”、“纸上交流”和“作家热线”等等栏目。使刊物的内容更多地面向大众,突出了作品的时代感、现实感、大众性和可读性,全面刷新版面、更新内容。以其内容的清新感、现实感、大众性和可读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毛成骅、朱玲、吴安玉、尚振山、蔡岫、张书林、毛银鹏、梁翔等文学界、出版界、媒体界、作家和读者代表,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专业视角为《北京文学》的发展出谋献策,发表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