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文学动态
一部记录凉山70年的“新时代歌谣” 封面新闻编著的《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面世
来源:封面新闻|罗石芊 周翼 编辑: 时间:2024-03-18

近日,由封面新闻编著、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一书正式面世。该书由封面新闻和凉山州共同策划,是在凉山建州七十周年背景下产生的作品,是封面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作品,更是一本书写凉山人民的作品。

作为《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大型融合报道“六个一”工程之一,该书以50万米以上高空的卫星视角,展示凉山建州70年以来各个领域、17个县市发生巨变的历程,讲述了动人的凉山故事,向外界展示了一个与想象中不一样的凉山。

1.jpg

1.呈现

空间为尺、星河为度

以高空视角,多维度展现凉山70年巨变

从当初进出只能攀爬藤梯的悬崖村,到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对凉山,世人有无数种看见和了解的方式。如何将凉山70年的变化系统呈现,让大众从多角度、多维度了解凉山的全貌,思量许久,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采访团队,决定以高空视角“俯瞰”凉山变化,以空间为尺、星河为度,展现凉山70年的众多精彩瞬间。

时间丈量变化,从1952年到2022年,70年间,凉山经历了农奴解放、民主改革、三线建设、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众多历史性时刻。每一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都离不开凉山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期待。

高空俯瞰变化,70年间,大凉山从青山变金山,小到一个学校球场的落成,大到城市区域规划的逐步成熟,从50万米的高空俯视,可以看见高楼在凉山林立、大国重器在这里诞生、公路在这里绵延伸长……改变,有了具象化的展现。如今,站在历史的新时期,凉山正以全新的面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2.记录

以史为据、以事作引

用一本书,讲述70年凉山故事

纵观70年来凉山的发展,简单的故事很难讲述复杂的变化。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讲述凉山的历史故事,采访团队将目光放向了凉山州志以及17县市的县(市)志。

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凉山州委宣传部、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凉山州17县(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帮助下,采访团队集齐了各县市的地方志,从文史资料中,找到钩沉史海中的凉山往事。

以史为据、以事作引。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下,采访团队从交通、文旅、清洁能源、农业等方面入手,从重大时间节点出发,结合17县市的重大改变,找到事件核心或代表人物,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故事讲述变化。


3.评价

厚重精彩、细致入微

讲述“新凉山人”眼中的大凉山

2024年2月,《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一书正式面世,引起不少当地人关注。这群“新凉山”人书写的大凉山,获得了不少凉山籍作家的一致好评。

“这是一部厚重而精彩的凉山之书,是‘新凉山’人献给凉山人民的新时代歌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阿克鸠射表示,“三位撰稿人以强烈的新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大凉山17个县(市),以饱满的人性关怀与激情,以宇宙视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他们在凉山州的见闻、他们的感动、他们的思想,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充满了透彻人心的泥土的气息、生命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的凉山故事。”

彝族作家英布草心认为,《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细致入微书写凉山发展变化的好书。该书从两次历史性跨越到水能、风能、旅游、农业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天堑变通途到十七个县市的名片,可以说一册在手,作为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的凉山的历史文化、地理人文、发展变化等了然于胸。书中所用的插图卫星照片也别具一格,使文本新颖出彩的同时,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高度,让该书与同类书籍区别开来,凸现独异的纪实价值与划时代的书写意义。

来自凉山的彝族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沙马石古表示,该书选取凉山州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人物和活动,立足经济、交通、能源、农业、自然资源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70年凉山走过的非凡历程。70年沧桑巨变,凉山在时代的改革浪潮中奋然崛起,不仅改变着这片热土的物质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凉山人,既有社会思潮的激荡,也有个人经历的起伏,既有城市化进程中的阵痛,也有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面貌,反映出凉山发展70年摸索出的新道路、新模式和新高度。回首历史,展望未来,由衷地为凉山喝彩,为书中每一位或伟大或平凡的人物、每一个或光荣或特殊的群体,每一组或亮眼或惊心的数据,每一个或激动或揪心的时刻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