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文学动态
用文学书写一份中年男人精神履历书 杨献平推出散文集《中年纪》《黄沙与绿洲之间》
来源:封面新闻 | 张杰 编辑:梁曌 时间:2022-11-28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出生于南太行山脉山村的河北人杨献平,曾在巴丹吉林沙漠有过一段军旅生涯,后来到成都工作,现任《星星》诗刊社副社长。作为一位实力作家,杨献平出版过散文集《沙漠里的细水微》《黄沙与绿洲之间》《生死故乡》以及长中短篇小说等多部。曾荣获首届三毛散文奖、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在场主义散文奖、四川文学奖等奖项。

散文是杨献平重点耕耘的一个文学领地。 2022年,杨献平推出两本散文集《中年纪》(北岳文艺出版社)、《黄沙与绿洲之间》(四川人民出版社)。11月27日下午,一场主题为“生命的醒觉和文学书写”的杨献平文学创作分享会,在天府书展的线下分会场文轩BOOKS举行。

▲ 杨献平、梁平、侯志明、龚学敏、赵晓梦(从左到右)

人到中年,往往经不起折腾,诸般脆弱,万般无奈。杨献平的感受是,“一次的风吹草动,涟漪裂纹,似乎都是致命的。”2015年,生活的变故等原因促使人至中年的杨献平,经历了一场形若怒涛的个人困境和精神危机,甚至罹患上抑郁症。他用文字记录了自己当时的状况,“最严重的时候,走到大街上,濒死感袭来。幸亏成都医院很多。每次都如丧家之犬跑到急诊室,一番检查,身体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经常觉得严重不适。”后来在专业医生的治疗下,他的病情得到缓解和有效治疗。

回想那场抑郁症的经历,杨献平也已经能平心静气看待。他不否认这场病给他如今的文学写作带来了一些并不坏的改变,“在此之前,我写东西,多数是向外的,即,写外物外事,他者他状的多,而没有真正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或者内宇宙”。

生病期间,杨献平很少写作,并且对于自己的惨痛遭遇,也采取了遮掩的态度。但依然还是有记录当时心态的一些作品保留下来。《中年纪》中的绝大多数文章,便是2016年到2020年的特殊记录。为了给这些记录一个“开端”,他将自己早年在西北的军旅生涯内容加入,“倘若没有我在西北从军的主要经历,后面的文章似乎没有了来由。”

杨献平回忆道,“我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最深刻的感受便是,人之痛切之情,莫过于身心俱毁,心如死灰;人之深爱,莫过于儿女情长,生养之恩;人之所喜,亦莫过于知遇、宽慰与鼓舞之心有灵犀。说到底,一个普凡之人,在浩大的人世当中,其本质上是可有可无的,但只要还在活着,就必须保持自己的尊严,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抑郁症最严重,身心最受折磨的时候,我一直用‘你还有母亲,还有儿子’这句话来说服自己,鼓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那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占去了我四十岁到五十岁时间的二分之一。”

在《中年纪》中,杨献平用至诚至真坦露自我的文字,道出了一个中年人的现实苦厄与精神困境。从中不仅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沉重,更能感受到中年人的无奈、一往无前和锥心的爱,也看到了现实与精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我深信,每一个人的中年都是充满各种故事与趣味,甚至别异性质的。这一本《中年纪》大抵是一份专属于此一年代的一个中年男人的心灵档案,也是一份迥异于更多人的中年男人精神履历书。”杨献平写道。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沙漠,也是杨献平文学创作一个重要写作对象。《黄沙与绿洲之间》是杨献平关于奇特有趣的沙漠生活的又一次书写,汇集了他近年来富有独创精神及心灵意义的十九篇散文作品。他以身处巴丹吉林沙漠二十一年的个人体验,呈现了沙漠与绿洲之间散落和存在的诸多鲜为人知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用孤身深入瀚海绿洲上万日夜的青春履历。

除了作者杨献平到本次分享会现场之外,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诗人梁平,《星星》诗刊杂志社社长、主编龚学敏、诗人赵晓梦在分享会上,对杨献平的创作进行了深入分析。

侯志明提到,《中年纪》写到的父母、故乡、亲人、朋友,会和大家产生共鸣,但更为珍贵的是,杨献平在这本书中,是用非常真挚的感情去做了自我表达。在梁平看来,杨献平的作品《中年纪》《黄沙与绿洲之间》,撕开了伤痛找到了情感宣泄的源头,将血肉与情感思想结合,展现出写作者的追求和不断努力的方向。龚学敏回忆道,自己很早就从同行那里认识杨献平,还读了他的诗,印象深刻。他认为包括《南太行纪事》在内的不少杨献平创作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非常真诚。